【央视新闻】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南京首演:昆曲的青春接力

发布者:吴涵玉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次数:10

4月26日,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在江苏大剧院圆满完成首演。这部传承自明代经典的昆曲剧目,由白先勇担任艺术总监,在东南大学联合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原班主创团队的指导下,由高校学子倾情演绎,以“小全本戏”的形式再现汤显祖笔下“情至生死”的传奇。这场演出不仅是传统的回响,也是青春的绽放,更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文化接力。

二十年传承:从“复兴”到“接力”

2004年,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年轻演员和现代审美激活古老昆曲,让这一非遗艺术走向世界。二十年后,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延续这一使命,由白先勇先生出任艺术总监,将舞台交给更年轻的面孔。该剧以原青春版为蓝本,精选《游园》《惊梦》《离魂》《幽媾》《回生》等九折经典,浓缩成150分钟的“小全本戏”,既保留原著精髓,又适应现代观演节奏,为昆曲传承探索出一条充满青春活力的崭新路径。

梨园新秀:全学生阵容演绎非遗经典

舞台上,杜丽娘的水袖轻扬,柳梦梅的唱腔清越,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支非科班的队伍。组成表演团队的是50名高校学生,他们来自全国25所高校,其中五分之四是00后,平均年龄不足22岁。经过两百天的系统研习,他们在唱念做打中体悟昆曲精髓,最终惊艳全场。

学生演员的纯粹演绎青涩却真挚,让古老剧目焕发出意想不到的青春气息,与《牡丹亭》“至情至性”的情感内核不谋而合。许多观众惊讶于学生演员的专业水准,“没想到昆曲能让我全程‘入坑’,学生演员让剧目多了份学院派的书卷气”。

匠心打磨:苦心创排孕育雏凤清声

首演大幕拉开,青年学子们惊艳登场。幕布背后,却是9个多月的昆曲特训。剧目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演员执教,从最基础的早功开始,压腿、练唱腔,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反复雕琢。

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天为教授感慨道:“学生们学业任务繁重,排练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暑假、小长假和周末,但同学们热情高涨,毫无怨言。”参演学生表示,从工尺谱研习到身段打磨,古典程式的学习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共鸣。

白先勇看着舞台上这些年轻的面孔,欣慰地表示:“在短短几个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能够基本掌握这门高深的艺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生难忘的文化经历,对他们的激励是巨大的。”

从二十年前的青春版到今日的校园版,《牡丹亭》的两次“青春化”跨越二十年,却指向同一个命题:传统文化如何在代际更迭中永葆生命力?当青年学子接过昆曲传承的接力棒,他们证明了一件事——经典从未老去,只要找到与时代对话的恰当方式,六百年的水磨雅韵依然能在年轻群体中落地生根。这场“青春接力”或许正如剧中那句念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只有让一代代年轻人走入与传统文化互动的“园林”,方能见证满园春色,常开不败。

(总台记者 曹兰蕊 张可馨 监制 付雪松)



原文网址: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5729126438630155870&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1a3bfb7e-a967-44b9-a760-c760676fc37b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