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在江苏大剧院精彩首演,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50名在校学生担任演员与演奏员,白先勇担任艺术总监,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执教,演出一场9个折子、150分钟的大戏。从唱念做打的基本功练习,到舞台绽放,这些零零后,是如何从戏曲小白完成昆曲新秀的蜕变呢?
在《回生》一折中,饰演柳梦梅的东南大学学生范宇鹏,是一名妥妥的理工男,2024年参加了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得到了青春版原班人马俞玖林、沈丰英等艺术家悉心指导,每一个细节都耐心传授。
东南大学学生、柳梦梅扮演者范宇鹏告诉记者:“我们第一节课就是学《惊梦》山桃红一支曲子,’则为你如花美眷‘这几个字,我可能抠了一个礼拜腔都记不住,因为之前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包括身上我本身可能瘦弱一点,然后架子不够大,包括脚步可能不太溜,其实还是挺困难的。”
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50名在校学生,他们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凭借着对昆曲的热爱,从去年夏天起,每个周末和假期,从全国各地赶往苏州昆剧院集中培训,全身心沉浸在昆曲的世界。每天清晨,跟着老师练习唱腔,一个拖腔、一个转调,反复揣摩,力求精准。练习身段时,水袖的挥舞、台步的节奏,都有严格的要求。
春香扮演者、广州大学学生李璇说:“我要去非常努力地去提高我的调门,去提高我的情绪和表现力,喊嗓子,像我们有要求是每天要跑圆场,然后不仅要练持久性,还要练爆发力,因为我们有一些动作是要做一个快冲的动作。”
花神扮演者、澳门理工大学学生程诚说:“我基本上是选择周一的早上,大概7:00左右开始飞,11点落地到澳门,赶下午的课,从去年到现在,至少是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全部是泡在咱们的昆剧院的。”
为了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他们常常讨论许久。卞佳慧饰演《离魂》一折的杜丽娘,她从大学开始接触昆曲,至今已经整整七年了,她与饰演春香和杜母的同学也在练习中不断讨论磨合,努力去传递人物情感,收获彼此的反馈。
“在沈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去感悟、去抓住戏中人物的柔美感和情绪,走进那个朦朦月色微微细雨的夜晚,去思念、去表达、去共鸣。”卞佳慧说。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沈丰英说:“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文化修养,所以我跟他们讲的话,他们就能一下子抓住,以最快的速度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
舞台上,清丽婉转的曲调、细致打磨的唱词,演员们全情投入,演绎了一场包括《游园》《惊梦》等9个折子、时长150分钟的大戏。
观众陈艺璇:“他们的那些身段唱腔,非常有昆曲的古典韵味,但是他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又透露着年轻人的灵动。“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天为说:“我们有一个口号叫‘最古老+最青春’然后又是非遗的昆曲艺术,加上我们青春靓丽的高校学生,希望给大家打造一场视觉的文化的 品味的盛宴。”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是东南大学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由著名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担任艺术总监,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亲自教学,白先勇说,20年间,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40多所高校巡演,培养了数十万高校学生观众,将昆曲观众的平均年龄整体拉低了30岁。校园青春版《牡丹亭》,让高校学生从观赏昆曲、研究昆曲,到自己登场演绎昆曲。
著名作家、校园青春版《牡丹亭》艺术总监白先勇说:“这个校园青春版《牡丹亭》,等于是我们原始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延续,所以我觉得意义重大啊,大学生他们在演戏的时候,一种自信骄傲,无形中就迸发出来了。”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黄迪 徐授科
通讯员|吴涵玉
编辑|蒋婕
原文网址:
https://m.jstv.com/news/2025/4/27/1366131899037151232.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