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最低-40℃收集到400小时光强数据 东大“95后”青年学者南极归来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5-04-10浏览次数:10

本报讯(记者 何洁 通讯员 吴涵玉)4月8日,“雪龙”号抵达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41次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近6个月科考任务。东南大学南极科考队员、“95后”青年学者单硕完成南极无人值守能源系统“东大极能”运维升级改造随队归来。


  科考期间,单硕与队友在最低-40℃的极寒环境下,完成东南大学自主研制的泰山站智慧无人能源系统“东大极能”、昆仑站智慧无人能源系统“东大极能2.0”的技术保障任务,成功维持两站能源系统持续无故障运行。值得关注的是,单硕在海拔4087米的昆仑站,成功收集到400小时极昼期多角度光强数据。这是东南大学队员首次完整采集在站期间昆仑站太阳光强的变化规律数据以及自研多面光伏架构的输出特性数据,为极地光伏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自2009年参与南极昆仑站首套可靠支撑平台建设以来,东南大学科研团队持续为南极科考能源系统建设运维提供核心支撑。2019年“东大极能”在泰山站实现国产无人值守能源系统“零的突破”,2022年升级版“东大极能2.0”在昆仑站投运保障科考数据实时回传,2023年研发应用首套10千瓦昆仑站无人综合能源平台光伏系统,显著降低柴油发电机使用量,能耗减少达50%。此次科考中,团队创新采用“传统柴油发电—新能源发电”协同运维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实现南极海拔最高科考站能源系统的远程智能监控与故障预警。


  中国每年参加南极内陆科考的仅有二十余人,东南大学是持续参与南极内陆科考的少数科研单位之一,2009年至今共有10人次加入中国南极内陆科考队, 服务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等科考站点,共同完成南极内陆任务。



原文网址:

http://njrb.njdaily.cn/njrb/h5/html5/2025-04/10/content_60_202957.ht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