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布】中国通信班长:尤肖虎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5-04-08浏览次数:10

01

引言:悬崖下的仰望者


○ 80年代,尤肖虎正在东南大学攻读学位,而彼时的中国移动通信技术,正如同他后来常说的,“像悬崖下的人仰望山巅”。  


○ 1996年,刚满33岁的东南大学年轻教授尤肖虎曾想拒绝担任校无线电系主任,他说“我的眼里只有科研”。


○ 30年后,如今已是紫金山实验室主任的他,带着一群人,一路给中国通信领域“填坑”“筑路”“戳破天”,成为无可争议的“班长”。


○ 从2G时的一片空白、被动模仿,到3G时的苦苦追赶、缩小差距,再到4G时的齐头并进、5G时的局部领先,再到未来6G时代扩大领先优势,尤肖虎团队用三十余年时间,带领中国跨越技术与代际的巨大鸿沟。


○ 他的故事,比任何爽剧都精彩。


02

从2G到5G:一路在爬坡,只想快人一步


○ 1994年,中国首个GSM(2G)商用网络开通,但设备依赖国外厂商,以至于中国工程师连基站调试都需要外方手把手教。



○ 当时的“大哥大”是身份象征,一部售价高达2万元,很多家庭是固定电话,条件好的用BP机(BB机)。一条讯息需要先转寻呼台,通信效率低下,充满时代烙印。


○ 此时,尤肖虎正在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实验室通宵达旦工作,电路板自己画、烧焊自己动手,似乎什么工作都是最原始的,与“高科技”无关。这一切,只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国民享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中国网”。


○ “1996年我们实验室组装的手机比手提电脑还大,尾巴上还拖着一捆线,样子很难看。”尤肖虎回忆。


○ 庆幸的是,尤肖虎团队研发出了第一代GSM系统,终于在1997年打通了首个电话——当听筒里传来“喂”的瞬间,实验室爆发出欢呼,有人偷偷抹了眼泪。


○ 时间来到1999年,尤肖虎担任国家“863计划”3G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面对欧美技术垄断,他坚定提出“必须有自己的标准”。团队在东南大学实验室里日夜鏖战,甚至创下“连续72小时调试基站”纪录。


▲ 东南大学


○ 2001年,中国首个3G试验系统通过验收,TD-SCDMA标准成为国际电信联盟认可的三大3G标准之一。尤肖虎坚信:“自主标准是必由之路,哪怕暂时落后。”


○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移动基于TD-SCDMA的3G服务首次大规模亮相,标志着中国通信技术从“能用”向“可用”跨越。华为、中兴加快布局3G设备,迅速抢占市场份额;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迅速崛起,组成BAT。


○ 2013年,中国主导的TD-LTE成为全球两大4G标准之一。尤肖虎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感慨:“十年前我们只能照搬欧洲技术,今天我们可以参与制定规则。”


○ 华为、中兴已跻身全球通信设备商前五,中国基站数量占全球60%。4G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国内流量资费大幅下降。


○ 这些现代便利生活背后是南京实验室里无数个通宵调试。


▲ 江宁紫金山科技城


○ 如果说4G解决了移动通信的宽带化,5G则是扩张移动通信应用范围,从“人的互联”向“物的互联”飞跃,尤肖虎用8个字概括:增强宽带,万物互联。


○ 他带领团队突破了CMOS器件固有瓶颈,成功研制出Ka频段毫米波CMOS相控阵芯片,并探索出大规模集成相控阵解决方案。


○ 2022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由东南大学提供的CMOS毫米波芯片与超大规模集成相控阵技术,全球首次在航天员返回通信保障中应用,为神十三成功着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有国外网友惊呼“中国可以卡别人脖子了”。其实,中国人做的,永远是“科技平权”,用高科技为全人类的发展与文明奠定基石,而不是“利用高科技垄断制造国与国、人和人的鸿沟”。这也是尤肖虎对通信的认知。


○ 以神舟十三号返航提供通信保障的设备为例,此前此套设备的造价高达两三千万元。而现在,这个价格只有几十万元。中国先进的生产方式与便捷的现代生活,早就“飞入寻常百姓家”。


○ 而与之同时发生,“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东南大学“通信工程”超过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南洋理工、南安普顿大学等,跃居第1。


○ 东南大学尤肖虎团队与南京城的特质不断交叠,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内敛但绝对功力深厚,默默为国家和产业贡献真正的“技术底层革命”,助力中国新兴产业经济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使劲儿跑。



03

6G远征:在“无人区”插旗的中国“孤勇者”




○ 目前,尤肖虎担任紫金山实验室主任,这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在6G技术研发领域勇挑国家重担。


○ 实验室在6G空口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新型网络演进以及无蜂窝通信系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




○ 目前,紫金山实验室已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初步建成了6G端到端实验平台。而尤肖虎,正式成为“山巅持剑人”。


○ 当年,他29岁当教授。如今团队里,人才济济。


○ 有放弃比利时顶级实验室归国的赵涤燹博士,他曾对记者慷慨激昂“报国需趁早”。


○ 有天才张川,他朋友圈曾有一张中国与美国在芯片领域的比较表格,很多个0%,“差距还很大,我辈当自强”。


○ 他俩一个1983,一个1984。


○ 有在元宇宙中探索通信边界的陶震宇,他大三时来实验室,目标是“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知识迁移到通信领域,干前无古人的事儿”……


○ 是他们这一群人,持剑为中国,为我们。


○ 尤肖虎激动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移动通信人才队伍,有最为完善的工程开发能力,以及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只要我们找准其中的核心关键,用7—8年时间潜心攻关,中国6G必定能够赢得未来。”


○ 6G光子太赫兹通信实时传输速率从400Gbps提升到1Tbps,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 “5G时代,一部电影,几秒钟下载完毕;6G时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会更快,下载一部电影连1秒钟都不需要,真正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 当然,6G生态的复杂性远超以往,需通信、计算、人工智能、航天等多领域深度协同。


○ 毫不夸张,6G将融合AI与感知,构建“空天地一体”网络,对全世界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6G首次被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方向。作为连续多年举办全球6G技术大会的城市,南京在6G技术发展领域走在前列。


○ 基于全球视野,南京为中国贡献尤肖虎式的科学家们,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科研赛跑”中,从而为国内科技产业提供南京的“大国重器”保障。南京的硬核产业也不是“花拳绣腿”,光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产业、网络安全等领域,整个南京都在发力。


○ 南京这个地方,山水城林,古今交融,能让尤肖虎这样的人真正静下心来长期做为国为民的大事。


○ 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晨透露,眼下他们团队正向6G信道模型相关标准的制定发起冲锋,要将“南京成果”写进6G标准。


○ 6G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扎根城市“通感”“天地”“数实”深度融合的“具象化图景”。


▲ 南京马拉松现场


○ 南京马拉松赛事上,紫金山实验室利用6G无蜂窝通信技术提供视频实时回传服务,显著降低干扰,大幅提升通信质量。


○ 让城市成为科创的试验场,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工厂,这就是尤肖虎的念想。



04

中国通信班长尤肖虎,继续紫金山巅




○ 2025年4月,数据显示全球6G专利申请量,中国领先。


○ 从2G到6G的历程,尤肖虎带领团队从“悬崖仰望”到“山巅执剑”的蜕变。


○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2G的天线,3G的电路板,4G的集成芯片,5G的毫米波天线,6G的太赫兹发射器,每一块硬件,都标记着一个科技时代的转身。


○ 在紫金山实验室展厅显眼位置,有一面编号为2023-0150号的国旗。这面国旗曾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后被授予给紫金山实验室。


○ 如今在南京江宁,紫金山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不熄,一群“00后”研究员正在调试太赫兹设备,他们的身影与1988年那个焊接电路板的青年尤肖虎重叠。


○ 当6G的星光点亮世界,这位中国通信班长的使命,将是带领团队在紫金山之巅,与全球通信精英“煮酒论剑”。


○ 让中国人的6G超越通信本身,成为世界数字文明的基石。


○ “跟上国运,才能成为国运的一部分。”尤肖虎的这句话,既是对自己和团队的激励,也是对国家的承诺。


○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原全球6G技术大会)将在南京举行。尤肖虎将作为大会主席发言。


○ 勇于做难而正确的事,中国通信班长的故事远未结束。那条由他亲手筑就的通信之路,终将通向人类文明的星辰大海。


内容来源 | 阳光城市论坛(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孤勇者——记尤肖虎和他的6G团队》、东大官网《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无线通信拓路人》)

编辑 | 吴一唯

校对 | 史又月、潘希佳

审核 | 聂颖



原文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WvJYITRi0H-EocIRQU1tB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