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东南大学2025年春季“人才报国”大型线下招聘会在九龙湖校区体育馆圆满举办。此次活动由东南大学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主办,吸引500余家优质企业参会,提供岗位3.6万余个,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热门领域,6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到场求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新技术人才,企业求贤若渴,不惜拿出定制岗位高薪纳才。
聚焦国家战略,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作为学校春季就业工作的“重头戏”,本次招聘会紧扣国家“人才强国”战略,重点引入中国电子、中国航空工业、中船集团等国有企业及中央企业下属单位,同时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金融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厦门、南昌、重庆等10余个城市人社部门组团参会,通过“区域+产业”双通道模式,助力毕业生精准匹配就业方向。
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顾欣介绍,此次招聘会组团招聘的现象突出,像南昌的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等都是国家级新区,中建、电信、烟草、中国电子科技等集团也都是全公司组团招兵买马,究其原因:一是规模优势,二是成本考虑,三是品牌效应。
“通过招聘会,我们可以针对新兴业态,对接更加多元化、高精尖的企业,使得我们培养的理工类拔尖人才能够去到国家战略需求的最高层次单位,后面很快还会部署相应的专场类招聘,使得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供需适配。”顾欣说。
AI兴起,智算类人才受热捧
随着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兴起,以智算类为代表的新工科专业受到热捧。
中兴通讯华东区招聘调配总监赵启杭介绍,最近两年,随着新科技发展,中兴通讯也从传统的通讯行业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转变,从2023年没有智算岗位,到现在的传统岗位与智算岗位6:4的占比,公司针对大数据大模型的人才需求明显增多,2025届是增加最多的一年。今年他们拿出600-800个岗位招聘,其中面向智能大数据方向的占到两三百个,在春招中占的比例更高,竞争很激烈,招录比达到200:1。对于特别优秀人才,还会专门定制高端岗位。“今天早上我们遇到东南大学的一个博士,他参与了尤肖虎带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这是中兴支持的一个实验室,研究的6G 超低延迟方向也与中兴通讯强相关,所以这位博士与我们需求特别匹配,虽然这个方向在去年秋招时已经招满,但我们还会争取再增加1到2个名额。”对于高端人才,中兴还推出“蓝剑计划”,专门培养未来领军人才,年薪能够达到50-90万。
AI的迅猛发展,对毕业生求职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不少同学表示,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更新自我。
“人工智能作为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去积极地学习,然后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赵海清告诉记者,他所学的专业与电厂相关,目前也在研究智慧能源,用 AI代替人去操控电厂的一些相关参数,实现无人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为了匹配新的岗位要求,就需要不断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如何去训练模型再把其应用到专业领域。
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心仪?中兴通讯赵启杭表示,非常欢迎复合型人才,既有通讯类的专业知识,又在智算大模型方面有所研究。奇瑞国际业务事业部校招组人力资源主管陈浩天表示,他们更青睐专业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服务前置,护航学子职业发展
招聘会现场特设“就业指导咨询专区”,由资深职业规划师为毕业生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等一对一服务,同时设置参军入伍、基层就业、留学深造等咨询区域,累计服务学生逾千人次。
据校方介绍,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学校累计举办线下宣讲会698场、空中宣讲会67场,发布岗位超13万个。未来学校还将常态化开展职业发展“鸿图”大讲堂,邀请国防军工、信息软件、医疗卫生、集成电路、土木交通等各界嘉宾为学生介绍行业形势与个人成长;开展求职技能提升训练营,指导毕业生更充分高效的在简历、面试中展示个人的优势;开展一对一生涯咨询服务,为毕业生答疑解惑。
“此次招聘会不仅是一场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更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职业能力提升课程等举措,构建“全周期”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通讯员 丁菡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王晶卉
摄影 刘莉
编辑 高哲城
原文网址:
https://cms.injcb.com/dist/newsDetail/146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