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云南南华:县域经济发展迈出大步子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5-02-14浏览次数:29

云南南华的优势有哪些?发展的方向在哪?如何将优势变为发展的胜势?这些问题近期频繁出现在当地党委政府各类会议及调研中。

南华地处滇中,交通便捷、民族文化丰富、森林资源富集是发展优势。近年来,当地充分凸显“南华之长”,补齐“南华之短”,只为“干成”想办法,不为“干不成”找借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名跃升20位,居全省第24位,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新鲜荷包豆。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鲜的荷包豆。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精准“滴灌”,小豆子闯出大市场。荷包豆是南华的传统产业,以前没有形成规模种植,2022年,当地在总结复盘近几年来的农业生产实情后,把有一定种植基础、但没引起重视的荷包豆作为助农增收新支点,从项目、技术、资金上给予扶持。经过3年发展,南华已建成云南省最大的荷包豆种植基地。

据统计,2024年南华县荷包豆种植面积达2800亩,较2021年翻了7倍,种植农户从100余户增至1700余户,产值从2021年的40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豆农户均增收超过4000元。

下“针”功夫,指尖开出“致富花”。彝绣作为彝族的文化符号,已流传千年。多年前,南华的很多巧手绣娘便致力于把彝绣当作产业来做,其中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

“我从2014年返乡创业,公司刚成立那几年,绣工少,技艺高的绣工更少,加上没有好的设计,产品种类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绣品销量低,市场基本没有打开,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丁兰英说。

彝绣研学。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彝绣研学。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南华县党委政府的支持。“县主要领导带我去外地跑市场、参加展会,提升公司产品销量和影响力。帮扶我们的东南大学设计团队在指导设计的同时,还帮着培训设计人才,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丁兰英说。

2020年以来,南华县开展彝绣技能培训235期14304人次,培养彝绣能手2360人,45名绣工列入非遗传承人名录。当地彝绣产值从2022年的8316万元增至1.18亿元,绣娘月人均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4000元以上,有3780户2万多人吃上了“彝绣饭”,占南华人口的十分之一。

抱团发展,茶叶俏销市场。南华县兔街镇种茶历史悠久,有“哀牢古国,千年贡茶”的美誉。然而长久以来,靠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小作坊式的分散加工,兔街茶叶一直难于突破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困境。

2022年以来,南华县邀请科研院所专家,与县乡村干部一起蹲点,推广新技术,构建新体系,带领群众改造茶园2.5万亩,将镇内小而杂的茶叶品牌进行整合,统一推出“兔乐之”公共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兔街茶山-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兔街茶山。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统计,南华茶叶产值从2022年的2500余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1.08亿元,3800余户茶农户均增收超过6000元,如今的兔街茶已经远销上海,成功走出了一条蝶变之路。

“一年接着一年干,说到就要做到,做到就要做好。”这是南华县委主要领导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南华县持续打造荷包豆、彝绣、茶叶等“优而特”的产业,并逐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华经验”。(吕玉玲)

来源:南华县委宣传部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原文网址:

http://yn.people.com.cn/n2/2025/0214/c372455-41135952.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