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东南大学学子深入苏北盱眙县,探寻“县中振兴”策略,宣讲国家资助政策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5-02-13浏览次数:53

2024年1月20日至2月10日,东南大学“青声苏语”实践团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县中振兴”战略主题,开展为期20天的专项实践调研。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盱眙中学、新马高级中学等县域中学,与盱眙县盱城街道办等单位座谈,系统调研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及家校协同机制。团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针对性地提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在地化产教融合”等多条建议,形成3万字调研报告,为破解县域教育发展瓶颈提供高校视角的实践样本。

走进县中课堂, 宣讲国家资助政策

  实践团借助盱眙中学开展的“情系母校发展,助力高校招生”活动,选取高三年级若干班级进行调研,就“县中振兴”的具体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实践团成员陈诗文不仅为高三学生解读盱眙县的“县中振兴”计划实施现状,还重点分享了国家资助政策以及东南大学特色资助体系,帮助学生们了解在求学过程中可获得的各类支持与保障。此外,针对许多同学关心的资助政策“隐私性”问题,陈诗文也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消除了同学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申请资助,专注于学业发展。

东南大学学子深入苏北盱眙县,探寻“县中振兴”策略,宣讲国家资助政策

  同时,实践团成员范曙阳在调研高三物化生班级时,有很多同学主动分享市县两级政府和学校曾多次邀请东南大学等高校教授指导数学、物理等竞赛事宜,助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们对这种资源支持表示欢迎,但也希望“这种支持能够更加持续和系统化,以提升在全省学生中的竞争力”。

东南大学学子深入苏北盱眙县,探寻“县中振兴”策略,宣讲国家资助政策

对话一线教师,探寻发展瓶颈

  在采访盱眙中学长期身处一线教学的语文学科主任梁老师时,实践团成员陈星宇认真聆听了梁老师对“县中振兴”政策落地的深刻见解。梁老师形象地比喻道:“政策落地就像接力赛,我们既要稳稳接住上级传递的接力棒,更要跑出地方特色。”他指出,自“县中振兴”计划实施以来,盱眙中学首次实现特殊类本科达线率超70%,并率先实现了清北录取的突破,这在当地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东南大学学子深入苏北盱眙县,探寻“县中振兴”策略,宣讲国家资助政策

  然而,梁老师也坦诚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他提到,尽管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县中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学科奥赛等新兴招生与选拔方式上仍稍显薄弱。

东南大学学子深入苏北盱眙县,探寻“县中振兴”策略,宣讲国家资助政策

多 方 维度调研,剖析发展现状

  调研团队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借助问卷调查、网络访谈、文献综述等方式,从基础问题入手,构建各群体对“县中振兴”这一问题的基础看法。县域高中在硬件设施达标率、师生比等6项核心指标均有显著提升,但在课程创新指数、优质资源共享度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县中计划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选择留在县中还是前往市区高中就读”、“县中就读离家乡近,有亲切感,减少生活压力”、“希望县中越来越好”……各群体对于“县中振兴”这一问题提供了不同维度的解读。

东南大学学子深入苏北盱眙县,探寻“县中振兴”策略,宣讲国家资助政策

  实践团通过调研系统梳理了目前各地各校推进“县中振兴”的多项举措,发现在招生管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综合发力下,各地县域高中呈现出特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调研基础上,实践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加强与城市学校资源共享与合作等建议,获得有关方面的肯定性回复,为持续推进“县中振兴”贡献东大智慧、东大力量。

东南大学学子深入苏北盱眙县,探寻“县中振兴”策略,宣讲国家资助政策

  对于东南大学“青声苏语”实践团的成员们而言,此次“县中振兴”调研之旅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实践探索,更是一次助力教育均衡发展的使命担当。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县中教育在政策推动下的进步与挑战。下一步,实践团将把调研成果进一步深化,持续关注“县中振兴”政策的落地实施,为县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陈诗文)

责任编辑:柯鹏



原文网址:

https://life.china.com/2025-02/13/content_409215.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