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技术变革时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11月9日至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2024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东南大学召开。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纪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硕主持开幕式。一百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技术变革时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反思与前瞻”这一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图为会议现场(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回应技术变革下的时代之问
40多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日益兴盛,国外马克思研究日益成为我们观察了解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窗口。邢纪红表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同时对既往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次会议聚焦技术变革时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追踪国外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与技术批判理论的前沿问题,探讨技术变革与人的生存境遇问题、技术变革与文明转型问题、技术变革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问题、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运行、技术应用与国家发展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政治意义问题等重大前沿问题,回应技术变革下的时代之问,不但能够产生丰硕的理论成果、推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技术的反思,为人们正确认识和运用前沿科技提供学理性启示。
在回顾40多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肯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蓬勃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基础上,吴晓明提出,国外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发展至当前,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从原初研究逐渐发展为反省性研究。他认为,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阶段,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理论功底上不仅从事前沿性的研究,更要关注基础理论研究;在问题意识上更多回应时代课题,重视技术文明、人工智能、数字资本风险、社会全球化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问题高度;在思想抱负上更多思考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为转向高级阶段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向度推动技术变革时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坛研讨分为六场主旨报告、四场分论坛研讨。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以主旨报告、分会场学术报告和研讨等形式进行了深入学术交流。研讨内容广泛涵盖如何深入推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理性和现代性批判,风险社会与技术伦理学研究,马克思对技术的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技术、城市与文明的发展问题,临界思维与批判性伦理学,数字时代资本权力运作的逻辑,技术变革时代的劳动、权力与生产,当代西方左翼对资本主义数字劳动的批判,技术统治与人的解放等话题。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良斌在会议闭幕式上表示,当代社会,技术、资本和权力在迅猛发展中呈现明显的“合谋”趋势,技术、资本和权力如何进一步发展、是走向野蛮还是文明,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必须主动关照、积极寻求解答方案的一个“时代之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
原文网址:
https://www.cssn.cn/zx/zx_rdkx/202411/t20241119_58039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