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出高质量“组合拳”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4-08-05浏览次数:121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7月27-28日,“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开幕式上,安徽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晓明,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China&World Economy(《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刊))副主编冯晓明,东南大学社科处处长王禄生致辞。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余位学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共同探讨如何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促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出高质量“组合拳”。与会者一致表示,学界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澎湃动力。

以未来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其中最关键的是技术革命性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泉是创新。”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提出,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不仅需要容错和纠错机制,还需要培育更多的“耐心”资本。其次,创新需要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不仅需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通识性人才,还需要培养活到老学到老的专业人才。他提出,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区分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类不同产业。对于传统产业,要利用数字化和绿色化推进深度转型升级;对于原材料产业,要延长它们的附加值;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提高它们的全要素生产率。这都需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不同,新质生产力更强调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对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决定性作用。”东南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邱斌提出,以未来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建立长效多元的投资机制,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水平,保障未来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动力。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对未来产业相关技术的监管,提高已有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能力,构筑未来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发优势。贯彻因地制宜发展思路,结合自身技术水平、资源禀赋以及需求规模,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优化未来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布局。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永进谈了国际贸易学科的现状,以及数字技术革命对国际贸易学科带来的挑战。他提出,随着AI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模式、贸易流量,乃至贸易政策的含义都在发生改变。“在谈到要素密集度逆转时,我们不得不假定,同样一个产业在不同国家的要素密集度的排序是不变的。但现实是,很多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并不是一个常数,如在巴西种地用的是劳动力,在日本用的机器人。随着AI技术的发展,要素密集度逆转会变成一个普遍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不能沿用之前的假设,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我们必须面对它。”他说。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会政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与劳动力之间“人机”配置协同性的提高会提升出口企业创新效率。他建议,在“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实施中,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质量、引导投资向细分市场和高端市场转移的方式,扶持国内机器人制造的全产业链发展。出口企业要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应有序、适度推进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加快培育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阶段,数字经济是关键赛道。张新科表示,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和国际化,形成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面向未来,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为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可以在城市群范围内产生扩散、传导或外溢等正向溢出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蔡宏波采用夜间灯光数据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代理变量,捕捉城市群内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的溢出作用。他研究发现,相比多中心城市群,单核型城市群和双核型城市群中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效用较小。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在多中心结构的城市群中效果更明显。

  长三角承担着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安徽省国际贸易学会会长、安徽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冯德连建议,要以规划引导,制定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编制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图谱,加快培育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推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构建开放合作和互惠共生的集群网络,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治理结构优化。加强集群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支持创新能力强的集群核心企业承担技术与装备任务。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施产业共性技术攻关。

  “随着城市网络的发展,企业不仅能够借助本地产业集聚的正外部性实现创新,还能够从更加广阔的城市网络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这为企业拓展创新边界和技术类型多元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陈旭以“城市网络嵌入、信息可得性与企业创新边界”为题发言。他从创新边界拓展角度提出了“地位临近优势”的观点,即相较于地理接近,城市之间网络地位接近所产生的异质性知识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整体而言,城市网络地位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本地企业的创新边界。

坚持并积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正朝向区域化和本土化的方向调整。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于津平表示,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提高会造成国内生产关联与需求关联的“此消彼长”,以及跨国生产关联及需求关联水平的“相辅相成”,且总体上两市场间互补作用大于替代作用。他建议,要强调自由贸易协定数量质量并重,协调国内外分工关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因地制宜发展重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深度。促进国内价值链的延伸,以跨国市场反哺国内市场发展。

  在开展全球价值链下贸易政策的跨国协同研究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鹏杨提出,中国对一些产品实施进口开放政策,政策冲击后,各国在该类产品上对外实施的贸易壁垒显著减少,呈现出中国开放与世界开放的协同性。他建议,中国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应始终坚持并积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坚持主动扩大进口,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使各国享受到中国开放的红利。

  在题为“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主题演讲中,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梳理了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历史逻辑,从金融约束理论、法律金融理论、统筹发展与安全等视角思考了金融高水平开放,而且从实践逻辑提出了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建议,还谈到了对《决定》提出的“制定金融法”的深刻印象。“高水平金融开放讲规则、规制、管理、标准,而这一切最重要的基础是法治。”他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李兵基于中国工商注册数据企业进入退出动态开展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降低会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促进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进入市场,从而迫使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最终提高行业的生产率水平。随着时间推移,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降低促进企业进入的效应增强,企业净进入对福利的贡献也随之增大。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冯晓玲介绍了欧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对欧盟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现状,并谈到了欧盟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的影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深入探讨了萨缪尔森与巴格瓦蒂关于全球化议题的“争论”,从经济思想史维度剖析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并特别聚焦于失业现象与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及其深远的政治效应。更进一步,张军细致分析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获益情况,并提出了中国为应对全球化负面效应所需的转型策略。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林发勤以“Clan and Trade”为题深入研究了宗族因素如何微妙地影响企业的贸易行为,揭示了文化与社会结构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则聚焦于“市场准入与外资利用:新赛道下的角色重塑”这一论题,分析了外资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和传统汽车行业的差异化影响。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谭用和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王子分别作了题为“Industrial Robots, Operational Flexibility and Firm-Level Inefficiency Gap”“Multi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orld Factory”的分享。

  会议由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国际贸易学会主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承办,China & World Economy、《国际经贸探索》编辑部、东南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支持。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学术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吴楠/摄)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学术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吴楠/摄)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学术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吴楠/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



原文网址:

https://www.cssn.cn/jjx/jjs_xszx/202408/t20240805_5768792.s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