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东南大学建校122周年系列活动之“以非遗为名与传承和创新对话——敦煌·彝绣联合展”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图书馆二楼启动。活动现场,精美的“鹿王本生”“敦煌飞天”“敦煌祥云”等敦煌主题彝绣作品琳琅满目,非遗文化和非遗技艺的视觉碰撞、艺术融合吸引了众多东大学子和社会人士前来参观学习。
以非遗为名 与传承和创新对话——敦煌·彝绣联合展启动现场(6月6日摄)。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23级设计系学生陈飞飞说:“去年7月份,东大录取通知书上的彝绣卡套为我打开了‘学以致用’的大门,东大对南华的帮扶让我知道了读书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今天,彝绣和敦煌的艺术融合,再次为我打开了一扇非遗传承的大门,最美的艺术一定是流传千年的极致碰撞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南华彝绣传承千年的奥秘。”
鹿王本生系列作品(6月6日摄)。
这并不是南华彝绣第一次在东南大学的活动中亮相,南华彝绣频频亮相东南大学,这背后是一段长达11年的山海情谊,从2013年起,在定点帮扶的契机下,东大开始帮扶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十余年来,东南大学不但见证了南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更是将藏在深山的彝绣带出大山,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发展之路。
“这是我第6次带着绣品到东南大学参加活动了,每次到东南大学都感觉无比亲切,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打破彝绣服饰‘看着好看却穿不出去的困境’;教会我们如何市场化管理,帮我们培养专门的设计人才、管理人才;教我们如何与市场对接,提供大量校友企业订单……”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丁兰英说。
据悉,此次敦煌彝绣联合展将持续至6月28日,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活动期间,还将由南华绣娘丁兰英讲授东南大学思政课——至善帮扶 倾注彝绣。
彝绣与敦煌文化融合的系列绣品(6月6日摄)。
近年来,南华县借助东南大学定点帮扶的“东风”,推动千年彝绣从民间、民族的传统技法实现与现代、时尚、市场接轨,把南华彝绣打造成为助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2023年,全县彝绣销售收入从上年的3489万元增至4859万元,同比增长20.2%;产值从上年的8316万元增至1.18亿元,同比增长46%,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大产业。
“敦煌壁画艺术中的传统纹样与彝绣的结合,向世人展示了两种文化的交融之美、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在下步工作中,南华县将携手东大、敦煌研究院,继续书写南华东大山海情,让更多的‘至善组合拳’落地南华,把彝绣之花变成南华发展的‘见证之花’。”南华县委书记马特说。(完)
【责任编辑:丁凝】
原文网址:
http://yn.xinhuanet.com/20240608/7042895c096e452e8d082910e5fbeed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