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程泰宁传》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在新书发布暨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程泰宁教授分享了他多年来在建筑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思想经历和人生体悟。他说:“学建筑是一种幸福!”
△新书发布
8位院士见证新书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程泰宁传》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系列之一。该丛书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策划,旨在记录院士们对祖国和社会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治学为人的高尚品德、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程泰宁传》
本书记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三代建筑师的杰出代表程泰宁先生以往工作与生活的经历,反映了中国建筑设计领域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的发展历程。这本书的出版将成为宝贵的学科财富,也将给予后来者勇于突破的进取勇气。
本次发布会由东南大学主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筑境设计联合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缪昌文、王建国、孟建民、庄惟敏、刘加平、李兴钢,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本书作者陈敬以及来自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等70余人,共同出席了本次新书发布暨座谈会。
童年曾有个文学梦
程泰宁院士出生于1935年,生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的岁月,未及记事就随父母逃难到四川,直到考上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才回到南京。
△程泰宁院士
童年时,程泰宁院士和其他小男孩一样,任性、顽皮、好动,古灵精怪,是孩子王。少年时的他爱好篮球和文学,在上大学前,他曾为报社写体育通讯。那时的他心里想:“我将来必是要走文学道路的。”高考填志愿时,程泰宁院士想选择文学或新闻学专业。
但由于种种原因,程泰宁院士最终被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录取。
当时南京工学院的建筑系在全国都非常有名,会聚了杨廷宝、刘敦桢、童隽等一代建筑大师,这样的师资阵容在全国来说都是顶级的。程泰宁院士在学校就读时,系主任就是杨廷宝先生。并且,程泰宁他们班也有幸成为第一代建筑师的真传弟子,他们班的建筑设计课,是由杨廷宝、童隽和刘光华亲自教授。
“建筑学科有一个基本要求,美术绘画要好,我一点美术功底都没有,可以说我是误打误撞进入东大建筑系。”程泰宁院士说,为了提升绘画功底,每次寒暑假回家,他都抓紧时间画画。痴迷到什么程度?在放假回上海的夜车上,他都在画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此后绘画演化为程泰宁院士的毕生特长和爱好,画笔就是他的伙伴。
主持设计近200项国内外工程
一个人的志向,与兴趣和特长有关,也离不开生活的时代。程泰宁院士在南京工学院读书时,正值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一代建筑师的家国情怀,让程泰宁既敬重又感慨,因此,程泰宁院士学习更刻苦、更自觉。四年的学习,为程泰宁院士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业以来,程泰宁院士主持设计国内外工程近200项,多项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杭州黄龙饭店让程泰宁院士破茧成蝶。建成后的黄龙饭店被誉为一代建筑的经典。与杭州铁路新客站共同入选中华百年建筑经典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一个个作品展现了程泰宁院士的设计才华,同时他对建筑设计理念也有新的思考,多年来一直在探寻建构中国建筑文化体系。他认为中国建筑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从理论建构与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他曾说:“中国建筑师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坐标,走自己的路’。”
他说学建筑是一种幸福
在新书发布暨座谈会上,程泰宁院士分享了他多年来在建筑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思想经历和人生体悟。“学建筑是一种幸福”“一辈子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尽管建筑设计实践探索的路并不平坦,但每一代建筑师有每一代建筑师的责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殷切期待下一代建筑师将城市建设事业做得更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教授
程泰宁院士对知识和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谦逊儒雅的为人处世风范,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共鸣,大家纷纷分享了与程泰宁院士相识的点滴过往及感想,并探讨了程泰宁院士的学术思想、经典作品以及建筑教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
程泰宁院士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卓越的成就,成为建筑界的一面旗帜和学习榜样。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更以其人格魅力和对建筑事业的热忱深深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者和建筑师。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和智慧激励着后辈们迎难而上,不断传承文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建筑学领域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新书发布会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刘攀,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唐海英,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周岚,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社长咸大庆(费海玲代)现场致辞。
通讯员 蒋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文 王玉秋晨/摄
原文网址:
https://www.xdkb.net/p1/js/j9m6v/47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