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希
初夏的江宁,万物竞发。一栋栋厂房里,一个个“向新而行”的大项目中,传递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奋进气息。在近期公布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榜单上,江宁区位列全国第六,托举起全区“创新值”的,是一批批“实力派”企业和创新主体。
位于江宁区长青街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鹏力科技集团,对老百姓来说“熟悉又陌生”。在普通人接触不到的量子计算领域,这家企业打破国际垄断,地位举足轻重。走进鹏力科技集团的超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装配调试车间,中船八院所长助理、鹏力科技集团总经理谢向前告诉记者:“我们的核心产品涉及量子通信、量子计算、超导材料等。这个‘稀释制冷剂’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所在,温度达到零下273摄氏度,接近绝对零度。”
这家企业的产品,又让老百姓感到特别亲切熟悉,年轻人爱喝的瑞幸咖啡等饮料的吸管、杯子就产自这里。“多年前,为了解决饮料杯的滴漏难题,我们跨界进入这个领域。这些年市场越做越大,做到了国内份额第一。这些年我们的技术一直在进步,新一代产品对环境友好,像这种PLA吸管在堆肥条件下就能分解,这种PHA吸管还可以实现完全的海洋生物降解。”谢向前介绍。
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围绕老百姓的生活需求积极创新,以鹏力科技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江宁企业,在发展路上“不设限”,在跨界中推动产业“向新而行”。
长期以来,半导体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是阻碍我国产业链向高端攀升的“绊脚石”。发展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我国起步时间慢于其他国家,江宁开发区选择“开道超车”,加速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的全新跑道。走进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盛鑫)大尺寸硅外延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洁净车间里,工人正在进行大尺寸硅外延片和第三代半导体外延片生产。该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收入25亿元。“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迭代升级的关键期,目前江宁开发区已招引数十家关联企业落地,产业链条初步建成。” 江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储能领域,江宁也在加速布局。今年年初,总投资10亿元的英飞源技术中国区总部基地开工。在九龙湖基地生产,在江宁静龙山下忙建设——南京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从此在江宁开启“边生产边建设”模式。分秒必争的紧张节奏,呼应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一日千里”的发展脚步。
英飞源九龙湖基地是当前全球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电能变换模块生产基地。记者步入车间,只见60台(套)全程充氮隧道波峰焊、回流焊等国产设备,以及15台(套)高速贴片机、多功能贴片机等进口设备在全速运转。英飞源的产品涉及微电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智慧能源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让外界关注的是,“一杯咖啡时间,为一辆车蓄满电”的超充站等产品,它将为南京在新赛道上的角逐增加“筹码”。英飞源中国区总裁韩涛说:“在国内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我们的充电模块产品市场占有率排第一。对于新质生产力,我的理解是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保证生产质量,提升绿电消纳能力,进而提高电网的柔性分配调度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体验。”
记者了解到,当前,江宁区正持续推进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创城等载体建设,释放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等驻区高校院所资源赋能效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已突破1万家,建成高端智能装备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居全省第一。锚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江宁加速从资源大区向创新强区迈进。
近期,江宁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正积极布局新赛道,锻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新动能。在规划上,江宁区确定“一带三轴五片区多节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包括南京环紫金山科创带(江宁段);西部沿江智造产业发展轴、中部宁宣主导产业发展轴、东部宁杭绿色经济产业发展轴;麒麟科技城、江宁开发区、江宁高新区、滨江开发区、汤山度假区等,为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绘制“路线图”。聚焦“5+4+5”创新型产业集群,江宁区将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奋力建设制造业强区,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杨静仪
原文网址:
http://www.njdaily.cn/news/2024/0603/556551812809931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