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攻关内耳基因治疗 让听障患者聆听有声世界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4-02-25浏览次数:439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2月25日电(记者 郭绪雷)2月24日,国家自然基金委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协同调控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功能性再生修复受损听觉功能的研究”在济南举行项目启动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夏明教授在介绍项目情况。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听障病因复杂,而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由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损伤造成。目前,治疗耳聋的主要医疗手段是人工耳蜗植入术,但其排斥反应和并发症时常发生,致使应用受限。鉴于此,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柴人杰及其团队成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授夏明、付小龙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等多个团队开展多中心的遗传性耳聋基因临床研究,为内耳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1月24日,《柳叶刀》期刊以《AAV1-hOTOF gene therapy for 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a single-arm trial》为题刊发了团队6名临床试验患者的治疗结果。

做好基础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临床转化。为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夏明教授申报并获批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协同调控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功能性再生修复受损听觉功能的研究”。

团队成员向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院长柴人杰教授献花。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据悉,该项目将系统研究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功能性再生的动态过程,识别这一过程的关键事件和因素,实现听觉器官重建和听力学功能修复。项目团队将首先筛选听觉毛细胞或神经元再生的关键干细胞类型和关键基因,然后利用AAV介导的基因治疗系统对关键基因进行调控,利用新型生物材料和电磁刺激,调控再生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的成熟,揭示功能性毛细胞或螺旋神经元再生的机制,形成关键的协同调控策略,最终将这一策略应用于关键的原位成体干细胞,实现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功能性再生,形成功能性神经连接,修复受损听力,让更多听障患者聆听有声世界。



原文网址: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190982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