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假人就碎了,一到家就开始发热,要到上班前啥都好了,感冒好了,咳嗽也好了,难道这就是天选打工人?” 春节回老家过年的王女士和记者调侃道。一到放假就得养病,养快好了一看假期也结束了,近日,“上班好好的但放假就生病”话题引发共鸣,不少人也十分关心,到底为啥会这样?记者采访得知,这可能与皮质醇激素水平回落、生物钟错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除了春节长假外,记者注意到,很多人在周末、短假也有过“放假就生病”的困扰:“我忙5天,周六感冒,周日康复”“我真的完全摆脱不了这个规律,现在就在头痛中”“我很生气,气自己打工魂”……有人称之为“周末病”,也就是说,“一放假就生病也可能是一种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邱山虎介绍,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并没有以“周末病”编码的疾病。但在学术网站上确实也提到了“周末病”这样的名词,最早出现的“周末综合征”“假期综合征”,大家其实更为熟悉,与精神压力等有一定的关联性。
“平常我们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医学上也称之为应激状态。这会导致体内一些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比如人体内皮质醇激素水平将会增加。此时人的交感神经也会更加兴奋,从而进一步刺激皮质醇的释放。一般这种情况下人会表现的更有干劲、精神力更加集中,机体对外界的硬性承受能力也会增强,短期内反而不容易生病。但随着周末或节假日的到来,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了,皮质醇水平逐渐回落,机体难以快速适应外界变化,相对就容易生病。简单点理解,就像人体使用激素后,细胞处于饱腹状态,抵御疾病能力会增强,但激素撤离后,适应这种状态的细胞就会处于相对的饿肚子状态,人就可能难以抵抗疾病。”
值得提醒的是,错乱的生物钟也可能让人抵抗力变差,从而更易生病。邱山虎副主任医师指出,人的生物钟也就是生活的节律,在休息日时特别容易改变。“很多人为了‘犒劳’自己会加倍熬夜,白天又起的很晚,错乱的节奏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快速下降,此时也会更易生病。”另外,因为周末或节假日,人的流动性变大,接触到病毒或细菌的风险也会增加,这与平时上班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有所不同。“尤其冬天呼吸道疾病本就高发,在人流量大的场所,感冒等也可能更易被传染。”
专家还强调,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点是心理健康。周末或节假日等放假期间偶尔出现生病的情况,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一遇假期,就反复或经常出现疲劳、无精打采、乏力等症状,还需要警惕心理疾病的可能,这时大家就需要积极寻求心理医师的指导与帮助。“而如果放假期间总是有发热、头晕、头痛等 ‘感冒’症状或不适,也可能说明机体真的出现了问题,这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并积极治疗。另外,休息日也建议大家保持规律的作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邱山虎补充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原文网址: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357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