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正是春节返乡团圆日子,那些在田野间、在工厂里、在运输途中、在钢筋水泥里体验着生命酷暑与寒冬的人们,陆续回到自己的故乡。此时,一部由509名普通人“共同主演”的电影《烟火人间》也正在银幕上呈现一个个普通中国人在异乡奋力拼搏的生活状态。日前,该片在南京路演,其温暖、积极、坚韧的基调,打动了现场观众。
创新竖屏电影
509名普通人做自己“生活的导演”
《烟火人间》突破了大多数众创电影的原有形式,即放弃了影像征集的过程,选择在海量的UGC(用户生成的内容)视频库里打捞现存的纪实影像,剪辑成一部另类的竖屏电影。
正如该片导演孙虹所称,她对这些素材采取的是“拥抱”的态度,“这些‘自己记录自己’的用户影像,与传统纪实影像的特性有所不同,拥有比真实更真实的力量。”影片影像均指向普通人鲜活、生动的生活,共有800多段,均出自509名普通人之手,是从短视频平台5万多条素材中挑选而出。这些影像质朴与新奇、欢乐与泪水兼而有之,共同构成了千千万万当代中国人的真切写照。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江苏省口述史研究会会长李继锋在映后交流时表示,这部片子让他感到非常震撼,“509位导演,加上孙导演,一共510位导演,这可能是纪录片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从手机屏幕到电影银幕,从横屏到竖屏……为了填充竖屏画面在横屏上的空白,影片采取了五屏拼接、画面组合并置的方法,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因为在“竖屏电影”形式上所做的创新尝试,以及内容上实现了让509位普通人作为“主演”登上大银幕的创举,影片获得第十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创新纪录片奖”。
书写平民史诗
在平凡的日子里挖掘生活之美
《烟火人间》被称为“普通人共同书写了一部鲜活生动的平民史诗”。
渔民尝试把比小鹰还大的鱼喂进鱼鹰的嘴里;“卡友圈”中以厨艺著称的卡车司机在发动机里煮鸡蛋……类似的鲜活人物与逗趣场景,在影片中俯拾即是,真实,充满了烟火气的幽默。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史学者汪晓茜表示,我们以往看很多电影,都会有主角和配角,但在这个电影里面,大家都是主角,大家虽然是平凡的人,但是他们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他们也都有这样那样的故事,很多时候也很有光彩,当平凡的人在进行自我的叙述时,这是很感人的一个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烟火人间》虽然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底色明亮、基调温暖。跑船人一年365天在货船上度过,自叹可以一边做饭一边欣赏河面风光好幸福,每天只能用河水的他们,如果能用上自来水,都高兴得要拍一条短视频来纪念;建筑工人在水泥地上练字,一笔一画写下“天道酬勤”;卡车司机不远千里,将素不相识的遇难“卡友”的车开回老家,送他们回家;年迈的奶奶在团圆饭上用脸盆逐个“没收”晚辈的手机……孙虹表示,《烟火人间》的主角是一群“平民英雄”,“他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生命中的苦难,但真正的英雄在苦难中仍不失勇气、不忘生命中的美好。”
2024-2-2【南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