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玄武湖畔,层林尽染、水光潋滟。一场南京——扬州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推介会在省会南京国展中心举行,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挂帅,扬州各区县组织部长、近百家优质企业“组团”上阵,不仅向省会高校生送出扬州史上最大力度青年人才政策“礼包”,还诚挚邀约10000名驻宁高校学子乘坐引才专列赴扬,开展文旅研学,参观人才公园、人才公寓,考察重点企业。
“在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国、省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下,扬州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凸显。扬州不仅是风景独好的‘好地方’,更是一个‘有机会’的地方,是广大青年人创新创业、成才成业的‘好地方’!”在推介会现场,市委书记王进健亮出了扬州的“人才经”。全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强磁场”的扬州,在招才引才方面有哪些看点和亮点?
亮点一:服务国省战略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加强区域人才合作,是提升人才竞争力、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在国、省战略框架下,与周边城市紧密开展人才协作,提升自身区域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尤显重要。
在周边苏锡常、沪杭甬等高能级城市中,扬州为什么“直瞄”南京,全力承接省会青年人才资源?
“此次精准瞄准南京,主要还是出于协同发展、空间距离等因素考量,希望有的放矢,进一步挖掘人才增量。”扬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秘书长焦庆标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国、省级重大战略背景下,扬州通过举办推介会主动对接、深化合作,将有效推动区域内创新资源高效流动、人才人力人口等要素协同发展。
地缘上,扬州、南京隔江相望,且同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心区,双方人才合作有较强的基础。资源禀赋上,省会南京拥有50多所普通高校,90多名在宁两院院士,85万名高校生;与此同时,扬州的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兴旺、活力涌动、渴求人才。
作为长三角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扬州与南京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对于促进区域间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实在这方面,扬州早有探索和行动。近年来,扬州和多个驻宁高校在人才协同培养、技术协同攻关、成果协同转化等方面动作频频、成果丰硕。与东南大学签署校地全面合作协议,共建东南大学扬州研究院、扬州理工学院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先后选派多名优秀人才挂任扬州科技镇长团团长、团员……
为引进和留住南京高校青年人才,此次南京—扬州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推介会上,扬州更是拿出“真金白银”,在与南京仙林大学城一江之隔的仪征市龙江新城,专门建设“心仪宁”大学生创业园,打造包括1.2万㎡的创业基地、4个产业孵化园区、7000套人才公寓的“人才飞地”。“在‘心仪宁’大学生创业园,只要你有创业的项目,不仅可以得到一次性创业补贴,还可以享受到30万—150万元无偿资助,享受到50万—300万元的贴息贷款,享受到创投基金从初创到成长的全周期接力赋能。”王进健在推介会上还特别对“心仪宁”大学生创业园作了补充介绍。
“全市各县(市、区)招引的南京项目优先在此孵化,并兑现政策奖励,孵化期满后,优先选择仪征就近实现产业化。”仪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扬州承接南京人才和项目的桥头堡,“心仪宁”大学生创业园由市级层面牵头,各县(市、区)板块共同打造,政策互通、信息共享。
“彼此相距不远,驻宁高校的大学生们,学习成长在南京,过个江就能到扬州创业就业。在我们的园区,南京来的大学生们完全能够实现先孵化后产业化,先就业再择业!”在推介会上,“心仪宁”大学生创业园正式开园,园区相关负责人坦言,“心仪宁”是距离南京主城最近的大学生创业园,在这里青年人才真正实现跨江自由流动。“南京的创业就业大学生,在这里能享受到比一线城市更低的创业和生活成本,同时也靠近熟悉的都市科教文卫资源,来去极为便捷。”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服务和落地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国、省级重大战略,落实区域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驱动,积极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这次推介会上,扬州还进一步与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合作成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常态化开展人才对接活动。
亮点二:招才诚意满满 发放史上最大力度“人才礼包”
“新扬州人”赵醒民因为美食与扬州“结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品尝到扬州炒饭、三丁包、文思豆腐等美食,之后就对扬州念念不忘。2018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在扬州工作生活。
留下来以后,赵醒民更加感受到政府和企业对人才的尊重。当地人才部门为他“一条龙”解决了人才落户、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扬州,是一个值得人才投身托付的地方,是能够安居乐业、实现理想的城市。”他说。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扬州近10年间人口增加了2.2%。2023年1月—11月,全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3956人,同比增长19%,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人才总量保持连年增长态势,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互动并进的格局初步形成。
扬州正在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37位,人均GDP位列全国第18位。在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榜单上,扬州位列全国第33位。2021年,扬州提出集聚高层次人才和优化城市人口结构要同频共振,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市第八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五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以上,新增在扬就业创业大学生10万名以上。
眼下,扬州正在打一场产业转型升级的硬仗,聚焦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健康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到2025年,“6群13链”产业总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
可以说,当前扬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成就人才。
此次南京—扬州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推介会,扬州推出人才政策“大礼包”,主要面向驻宁高校的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等在校大学生。具体为——
驻宁高校大学生凭扬州青年人才“青享码”或学生证,可享受203条线路全市公交免费坐;
城区及各县区的44个景点免费游;
全市14间驿站、396个房间、495个床位的青年人才驿站免费住;
6个指定体育场馆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攀岩、蹦床免费玩;
富春、冶春、扬州宴、淮扬菜博物馆等8处饭店吃饭打折;
东关街、皮市街、仁丰里、虹桥坊等青年友好街区的36间店铺购物打折……
让人才体验扬州的满满诚意。
“招才行动”在推介会后还将进一步延伸,扬州各县(市、区)、部门将以全年不少于10批次10000人次的规模,邀请驻宁高校学子乘坐扬州引才专列来深度感受扬州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当天下午5点,首批1000名南京高校大学生即正式启程,向“扬”而行。与此同时,此次推介会还现场提供招聘岗位467个,吸引了来自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在宁20余所高校的3000余名大学生进场,经双选洽谈,达成初步录用意向1099人。
亮点三:倾一城之诚意 让“青春合伙人”与城市“相向而行”
人才流向和流量是一座城市魅力和竞争力最有力的注解。实际上,在招才引才方面,扬州近年来动作频频、颇有成效。去年以来,扬州相继出台“人才新政15条”等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来扬回扬留扬、产业人才集聚、子女入学、配偶随迁安置、医疗保健等人才最关切的内容提档升级,市相关部门补充制定17部实施细则,构建起扬州人才政策“3.0体系”。
青年事关未来,扬州对青年有期待;青年决定未来,扬州的未来靠青年。扬州正致力于打造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最暖心、最具性价比的“圆梦之城”。
围绕塑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扬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人才公寓建设文件,明确至2025年建设筹集5.35万套目标,召开人才社区建设现场推进会,2023年已建成人才公寓8102套,近两年建成量是2022年之前存量的2.5倍。在融资、住房、教育、医疗等人才“急难愁盼”问题上,扬州不断深化“一线一码两卡”人才服务体系,让每一位青年享有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为了让人才“留得住”,近年来,扬州聚焦人才友好,倾一城诚意,不断营造精致宜居、周到爱才的城市魅力,让人才与城市“相向而行”。同时,打造“好地方、事好办”品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居全国前列。
向“扬”而来,扬帆起航。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相继出台、一批批青年人才驿站等配套设施加速打造,扬州正在为青年人才逐梦搭台,让青年人才对扬州有更多的归属感、认同感。未来,扬州还将持续擦亮“追梦来‘扬’,‘州’到爱才”人才工作品牌,为“好地方”的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3-12-11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