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102岁男性,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肿物,持续半天无法回纳,并持续性腹痛……”凌晨一点多,一位高龄老人被紧急送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经该院多学科全力救治,手术成功。近日,百岁老人恢复良好,已经出院回家休养。医生提醒,疝气虽然是良性病变,但严重时会造成肠坏死、肠穿孔,进而危及生命。当发现患有疝气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
出院前,老年医学科李洁主任医师(左)和普外科张炜宇主治医师为老人检查恢复情况。
百岁老人突发复杂疝气,或引发肠坏死
当天在值班的中大医院普外科张炜宇主治医师接诊了102岁的李爷爷(化姓)。经初步检查发现,李爷爷在右侧腹股沟有个5*5厘米大小的肿物,平卧后肿物无法回纳,还伴有腹痛。据李爷爷家人介绍,十余年前,无意间发现李爷爷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肿物,约3*3厘米大小,站立或咳嗽后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也就没有特别关注。但是这次肿物出现,比之前大很多。晚上7点左右,李爷爷出现明显疼痛,他实在是忍不住了,才半夜到急诊就诊。
根据李爷爷的影像检查及相关病情,初步判断是难复性腹股沟疝,已经形成了嵌顿疝,肠道卡到了疝气的“洞”里。由于李爷爷年纪大了,平时身体状况一般,患者高血压30多年,而且还有脑梗病史10余年。于是,张炜宇主治医师首先考虑为李爷爷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肠管嵌顿超过6个小时,肠坏死可能会大大增加,我们建议紧急进行手术。”张炜宇主治医师得到家属的支持后,立马联系多学科全力救治。
多学科紧急抢救,成功为老人手术
夜已深,但这场紧急抢救在如火如荼展开。在中大医院普外科主任助理陶庆松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普外科张炜宇主治医师与麻醉手术管理与疼痛科李斌主治医师、重症医学科郭兰骐副主任医师、老年医学科李洁主任医师、郑婧主治医师紧密协作,为李爷爷迅速开展手术。
为何李爷爷的疝气这般复杂呢?为精准救治,先要摸清“敌方”的真实情况,张炜宇主治医师先采用腹腔镜进行探查,结果发现这竟然是W型疝气,肠管如同一条小蛇在疝气这个“山洞”里缠来缠去,这就给手术大大增加了难度。于是,张炜宇主治医师迅速调整战术,腹腔镜改为开刀,找准肠管卡顿位置,发现一12*8厘米的疝囊。下一步便是要小心翼翼将“乱跑”的肠管回到原本位置,最后一步就是用补片修补“窟窿”。凌晨5点,1个多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医护们也终于松了口气。“幸亏抢救及时,患者的肠管保住了,没有发展到肠坏死,只是肠管表面充血,活性正常。”张医生介绍说。
成功手术后,李爷爷在重症医学科病房密切监护治疗一天后,转到普外科普通病房,进行术后相关治疗。李爷爷恢复得越来越好,后续转到老年医学科继续休养治疗。目前,李爷爷恢复良好,已经出院回家休养。
李洁主任医师介绍,患者在老年医学科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痰及气道管理预防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此外,患者高龄又合并多个基础疾病,因此术后加强监测他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心功能情况,并进行抗血小板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以预防术后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促进手术切口愈合,改善认知功能,调整睡眠。
腹股沟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应早发现早治疗
腹股沟疝大约占疝气发病率的80%,多发于老年男性,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达14‰。多数的疝是由于腹腔内的肠管通过腹壁上某个薄弱部位,突出到腹壁表面形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肿块,但这肿块是“可复位的”,这包块在站立时会凸起,平躺时则会消失。腹股沟疝的症状还有下腹部有酸痛、疼痛、坠胀感,当肿块不能回去,可出现明显疼痛,甚至有腹胀、呕吐等肠道梗阻的表现,形成“嵌顿疝”。
医生提醒,疝气虽然是良性病变。但严重时会造成肠坏死、肠穿孔,进而危及生命。当发现患有疝气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不要因为年纪大而延误治疗,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效果。
2023-07-18 【扬子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