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2023长三角区域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会上,长三角区域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联盟和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会等相关行业协(学)会发布联合宣言,三省一市达成共识将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中国建造”的闪亮品牌。
本次大会以“新建造、新机遇、新跨越”为主题,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指导,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会与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办。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震在致辞中表示,江苏是建筑业大省,建筑业增加值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产业规模连续17年位居全国首位,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江苏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3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3%;建筑业增加值7377.8亿元,占全省GDP比重6%;建筑业仅在省内吸纳农民工就业超过570万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特级资质企业95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095.6亿元,同比增长1.4%。
“尽管江苏省建筑业总量虽然保持全国领先,但建筑业在江苏仍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行业转型发展需要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李震说,为推动智能建造,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早在2017年,江苏省就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构思了以“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精益建造”为主的建造方式变革路径。去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江苏省智能建造专项实施指南》以及《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试点企业、技术服务试点单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江苏在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评选中专门增加设立智能建造专项名额,激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智能建造。
李震透露,下一步江苏将把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举措。持续做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进一步推动示范引领,评选一批全省智能建造的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积极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园,尽快形成智能建造的产业链的集群。培育智能建造的领军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探索和建立新型建筑工业化以及智能建造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等。
大会期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做了题为《三化融合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级调研员徐宏芳做了题为《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主题讲座,东南大学教授、博导李启明做了《智能建造技术体系与实施路径》的主题讲座,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技术处副处长马欣伯做了《我国建筑机器人发展与思考》的主题讲座,中建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樊则森作了题为《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的主旨演讲等。同时,大会上颁发了2023年“中江杯”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决赛和2022年“中南杯”江苏省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决赛奖项及2022年度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突出贡献单位、先锋人物、优秀创新奖获奖单位和个人荣誉证书。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在推动长三角区域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对推动智能建造全产业链集群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长三角区域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2023-07-28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