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新闻】开学迎新日大雨滂沱,“轮椅男孩”董亦超却有了家的感觉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3-08-22浏览次数:59


“到学校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温暖,进入宿舍的一路都是无障碍通道!”8月22日,东南大学2023级本科新生报到日,仅用两根手指写字的“轮椅男孩”董亦超被学校暖心举措深深打动!今年他以632分、历史类江苏省第741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在东大人文学院2023级文科试验班类。记者了解到,今年东大共录取4117名本科新生,在接下来的大学时光,他们和董亦超一样,将东大作为梦想“栖息地”,共同开启人生新征程。

专属宿舍定制课桌,“轮椅男孩”有了家的感觉

“这个床一眼就看出来跟其他宿舍的不一样,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董亦超很是感动,他告诉记者,学校为他专门定制的远不止一张床,宿舍是特地为他和父母准备的,宿舍里的书桌和他的轮椅高度完美契合,还有宽敞的无障碍设施卫生间,“在教室,学校也为我定制了课桌,并且尽量安排有电梯或者位于一楼的教室方便我上下课,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2014年,董亦超被确诊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脖子以下无法动弹,仅靠两根手指写字。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经过治疗,奇迹般地回到课堂,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努力学习,最终圆梦东大。

报到前一天,董亦超和父母从启东驱车前来。因为舟车劳顿,董亦超的身体有些承受不住,学校得知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带他前往学校附近的同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所幸并不大碍。初来乍到,但学校给予的温暖让董亦超已经有了家的感觉。

来自云南的工科试验班(土交材类)本科新生温国衔同样也被学校的暖心安排深深打动。温国衔自2017年胸椎手术后下半身截瘫至今,无法自由行动,被认定为肢体残疾一级。经过6年恢复,目前双腿稍有知觉,可依靠双拐进行短距离移动,平时行动主要依靠轮椅。目前东大也为温国衔安排了无障碍宿舍,帮其办理学费减免、助学贷款手续,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不远万里来求学,大雨滂沱也惊喜

吴健雄学院本科新生黄笃修的小学和初中,就读于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一街之隔的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如今,他又考上了家门口的东南大学。“小学时的一次六一儿童节,我曾来到东大体育馆参加活动,那时候对这所学校还懵懵懂懂,只知道很厉害。高中考到了南师附中后,逐渐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并最终实现梦想。”黄笃修说,成为大学生后,自己会更加成熟,不再局限于眼前,学着制定一些长远的规划,早日确定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

在家门口上大学是什么感受?黄笃修表示很欣喜,处处都很熟悉的感觉,“希望马路对面的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有缘相会在东大,也期待自己在东大收获多彩丰富的大学时光,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一起实现青春梦想。”

与黄笃修在家门口上学相反,来自新疆喀什莎车县的18岁维吾尔族同学帕合尔丁不远万里来南京上学。在妈妈和姐姐的陪同下,三人8月16日乘坐高铁,从莎车县出发,途径乌鲁木齐,最后来到南京,一共花了三天的时间。初来南京的他对一切都很好奇,即使是滂沱大雨也依然感到很兴奋。帕合尔丁说自己一直生活在北方,从小就对南方充满了好奇,东南大学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能感受南京的魅力又能来到自己梦想中的学府,还有家人的陪伴,路途再远都不是困难。

校门向家长敞开,不少家庭“组团”来报到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开学迎新,不少家庭全家“组团”来报到。人文学院学院本科新生裴天宇在父母、弟弟的陪同下来到南京。裴天宇的爸爸告诉记者,全家人早早就收拾好行李,提前一天开车来南京,先熟悉了下学校周围的环境,报到当天又在校园里面走走看看,了解下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虽然是第一次来,但丝毫没有拘束感和陌生感,志愿者们都特别热情,孩子自己在这儿,我们完全放心。”

“姐姐学习生活了9年的校园,我也来了!”8月22日上午,东大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实验班新生任超妤早早入校,与她同行的还有一起从山西赶来的父母。2014年,任超妤的姐姐任婕妤被录取到东大经管学院,那是她第一次与东大结缘,在姐姐的讲述里,东大文化底蕴深厚,科研氛围浓厚,校园生活多彩。

如今,任婕妤已经是东大的一名博士生,报到当天,做起了全家的向导。“在雨中,我们一家边走边听,别有一番趣味。如今,我也如愿成为东大的一员,以前只是听说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就在我眼前,实在是太美好了。”任超妤说。

报到人群中,有一支队伍尤为引人注目。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姑娘郑佳乐,今年被录取到工科试验班(电子信息类),为了记录重要时刻,郑佳乐的爸爸、妈妈、舅舅、舅妈等在内的7位亲友组成“最强后援团”,来送她入校报到,实现一家8口齐“上”大学。



2023-08-22 【紫金山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