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南京11月21日电(记者杨绍功)近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南京举行的“2023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这也是中国规划领域较早的一份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标准性文件。
由东南大学牵头起草的这份指南特别强调体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驻在国(地区)法律法规相适应等基本原则,建议园区的发展定位突出稳定和优化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促进中国与园区驻在国(地区)合作、带动园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等为目标。
据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平介绍,该指南编写建立在大量境内外调研基础上,前后历时达三年。指南参考了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编制的同时已经逐步应用到境外相关项目中。随着指南的不断完善,未来将向国际层面推广。
“2023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来自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和世界知名高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与机构代表,以及中国规划业界的专家学者等,就城市和开发区创新发展进行了跨学科、跨行业、跨国别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案例分享。
与会专家认为,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境外工业园区的发展不断提速提质。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有125家,其中112家位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42万个。这对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共建国家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编辑:刘棋尹
2023-11-21【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