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思想周刊荐读|华东师大教授齐卫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勇担高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3-07-04浏览次数:79

  党的二十大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相联系,结出分量厚重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当今世界,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不仅在实践上产生了遵循客观规律的需要,而且也在理论上形成构建知识体系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创造了新的形态。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⑨》齐卫平(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研判了当今世界的形势,“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剧变带来挑战,应对挑战意味着斗争,“斗争”和“斗争精神”等已成近年的热词。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践行斗争精神。

  ——《正确理解和践行斗争精神》黄明理(作者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深刻剖析并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涵义十分重要。

  ——《在守正创新中迈步新征程》叶凌(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政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服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勇担高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左惟(作者为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人社工作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宿迁市人社局创新推行“宿迁人社群众工作法”,积极探索人社工作与服务群众之间的实践逻辑,坚持人民性、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实现新形势下人社工作的创新发展,打造“家门口+N”人社服务模式,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展现人社工作温度。

  ——《让人社工作的温度看得见摸得着》钱信松(作者为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集中交汇点,也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最佳结合点。高校既培养人才也集聚人才,对于国家和区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朱跃(作者单位:苏州城市学院)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拓展食物来源的重要载体。盐城应当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丰富、海域滩涂广阔、海洋生态优良的资源禀赋优势,秉持盐城“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发展理念,借海发力,靠海前行,积极发展“向海农业”,着力培育现代农业蓝色增长极。

  ——《培育盐城现代农业蓝色增长极》孙新建 秦光蔚(作者分别为盐城市政协常委、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盐城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智库

  声音景观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城市文化研究学界,提醒人们从声学角度审视生活环境。以大自然中鸟鸣声、风雨声、流水声等为主要元素的自然声音和人类创造的乐曲声、言语声等人文声音,共同组成了声音景观的内涵。声音景观兼具地理、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人文内涵,折射出地域特征、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打造独具特色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声音景观》冯洋(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研究”的结项成果,项目编号:2018SJA1326)



2023-7-4【新华报业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