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江苏最多!东南大学新增5个双学士学位,招生总人数百人以上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3-06-02浏览次数:1120

近日,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名单,东南大学申报的“日语+电子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会计学+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法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批。这是继去年获批“英语+信息工程”后,东南大学在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至此,东南大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总数达到6个,位列全省第一。

据悉,东南大学今年新增的5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将在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每个项目拟开设一个班,招生总人数将超过百人。

总学制不变,毕业时将获两个学位

记者了解到,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是一种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修满双学士学位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通过相关规定考核,本科毕业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从而被授予双学士学位证书。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战略必争产业为导向,依托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展机会。

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殷国栋介绍,双学士学位专业的设置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跨学科门类,如可以是文科+工科,而非工科+工科;二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领军型人才。“近年来,东南大学围绕‘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提升新兴、强化交叉’进行学科布局,主动深化拓展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打破学科间、领域间的壁垒。借助一系列调研,社会反馈以及教育思想大讨论等形式,我们发现存在部分专业太专、复合性不强等问题,因此主动求新求变。”殷国栋表示,培养领军人才背后的内涵建设就在于,在非常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社会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据悉,参与双学士学位培养的学生的学制仍为4年,达到毕业标准的学生在毕业时将获得两个学位(同一张证书),并且可以选择两个专业任意一个攻读研究生。

 跨学科交叉,有机重组培养方案

据了解,东南大学去年获批的“英语+信息工程”双学位学士专业首届招生24位学生,其中包括20名全国外国语学校保送生以及4位普通高考生。“在4年学制的基础上,双学位专业比单一专业学生增加10个学分,同时实验学时也有相应增加。”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系主任陈文雪介绍,学生在大类招生后,会经过学院组织的二次选拔择优进入双学位专业学习。“去年二次选拔在卷面考试上会更侧重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学科基础知识,而在面试阶段则采用全英文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领导能力。”

“去年开设的‘英语+信息工程’双学士学位不仅注重学生适应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信息工程强势工科的参与。今年新布局的‘日语+电子科学与技术’也是这个方向。论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长三角地区,芯片、微纳制造等日资企业与我们的国际合作中,急需专业类的人才介入。”殷国栋说。

根据教育部规定,2024年起,除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可继续招收一定数量的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安排在英语语种相关专业,其他高校招收的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均安排在除英语以外的小语种相关专业,这无疑为“小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带来曙光。

“‘日语+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的人才选拔主要面向保送生和具有理科背景的普通高考生两类。为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将开设与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的20余门课程,其中数门课程用全日文或双语授课,同时增设10门左右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去设计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陆薇薇表示,学校日语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都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等高校合作紧密,学生将享有大量的交换留学、海外访学等机会。未来,学生的毕业设计将采用双导师制度,日语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各1名教师指导学生。

瞄准国家战略需要,不同学科交叉将迸发新的“火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然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经过充分调研后,我们发现近年来网络安全涉法事件越来越多,这也暴露了涉法网络安全高端人才紧缺的现状,为此我们开设‘网络空间安全+法学’这一双学士学位专业,培养兼具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技术及法学理论的复合型人才。”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立全告诉记者,这一新设专业第一年拟招收一个班,其课程体系将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合理重组,整合专业核心课,增设跨学科交叉选修课,在夯实通识知识、数理基础的前提下,网络空间安全和法学知识条线并行。同时,在选修课环节,设置网络空间安全法选讲、网络法庭案例、国际网络空间法探索等交叉性课程,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优秀法治人才。

瞄准新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此次东南大学新获批的双学位学士专业与行业实际、就业需求结合紧密。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助理苏志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这一新设双学位专业主要服务于“双碳”目标,从技术层面说,这一专业涉及到传统能源的“碳减排”、新能源的“碳零排”和碳捕集等“碳负排”,另一方面和经济学结合,还涉及碳分析、碳预测、碳管理和碳市场。“据我所知,这是全国首个为全链条服务‘双碳’目标而开设的专业,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

疫情期间,病毒的溯源实际上利用了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实现精确追踪溯源,这也是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一个生动案例。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韩俊海和团队在调研后发现,目前我国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社会需求人数在10万以上。“一方面,用计算机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另一方面,将生物学逻辑应用于计算机模拟仿真领域。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加速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很好的就业前景。”韩俊海以药物设计为例,以前我们通常通过生物学的方式进行筛选,未来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直接设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升效率。

“会计学本身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以报销系统为例,过去我们原始凭证拿过来,需要人工进行录入,最后生成决策,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过程将逐渐被信息化取代。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录入原始凭证等繁杂工作,从而解放人力去处理更为重要的数据内容。这也体现了数智化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迫切发展需求。”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江其玟表示,“会计学+人工智能”专业未来将积极探索竞赛与企业需求项目式、实验室团队式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智慧会计领军人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2023-6-2【交汇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