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 先进制造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阵地,是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近日,工信部直属单位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南京位列《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第四,排名较去年提升1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作为东部制造业重镇,南京正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好、创新资源多的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先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1
“重拳”出击
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快崛起
先进制造业主要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把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作为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的主要抓手,产品形态日趋高端化,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已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加速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南京产业基础好、创新资源多,有条件有责任在推进先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上作出积极贡献。”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南京牢牢把握制造强市鲜明导向,加快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了“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系列行动计划,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01
突出重点园区建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2个集群被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获批全省唯一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02
抓好龙头企业培育,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中建五洲工程装备的工人正在焊接丙烷脱氢核心装置。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王璠 摄
03
大力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创新产品应用示范
今年以来已发布应用场景857个,并开展优质和标杆场景遴选,开放合作需求近2000个,促进各类创新成果融合应用。
04
推进产业链对接合作,打造品牌活动
组织举办一系列优势产业链活动,着力打通制约产业循环的卡点堵点,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
05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两化融合成效显著
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示范车间106个,星级上云企业1026家。
一系列举措卓有成效,推动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3.7%、8.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2、0.6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2.7%、27.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2、20.2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拓展工业增长空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4.0%。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营业收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30强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0.6%,对全市工业产值贡献率达65.3%。
2
创新引领“主战场”
集聚成“群”促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创新则是引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只有通过不断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持续技术创新,才能引领风电齿轮箱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南高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胡吉春表示。
作为全球风电齿轮传动领域的领军企业,南高齿在风电齿轮箱全球细分市场占有率连续9年排名第一。
“在微风状态下,风力发电机齿轮箱里的齿轮和轴承在无润滑的情况下仍会被风轮带着一起运转,结果造成磨损。”南高齿副总经理何爱民介绍。
面对风电行业这一“顽疾”,南高齿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创新,开发出一种在断电工况下能够确保齿轮和轴承润滑的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转磨损问题,大大提高了齿轮箱和风机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工信部日前公布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南高齿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并拥有19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先进制造业集聚成“群”,产业链竞争力稳步提升,是我市先进制造业稳居第一方阵的重要特点之一。
01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设了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3个国家级软件园和4个省级软件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空间布局;
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02
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构建了以中国(南京)智能电网谷为主要载体,以江宁开发区、江北新区为两大发展片区的“一谷两区”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03
集成电路集群以江北新区为核心打造“一核两翼多基地”布局,“两翼”江宁开发区重点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南京开发区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中高端芯片设计与制造产业;
04
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江宁区生命科技小镇、南京经开区新港医药产业化基地、栖霞区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江北新材料科技园、高淳区医疗器械产业园6个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
……
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推动工业稳增长、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上展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韧性。
作为我市智能电网集群的龙头企业,南瑞继保今年以来国外项目不断“开花结果”,国内项目也捷报频传,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产业集群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插上“翅膀”。截至目前,江北新区、江宁区入围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名单,江北新区、江宁开发区获评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同时,江北新区、江宁区、栖霞区入选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园区,入选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3
对标更高标准
积极部署“应对之策”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先进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形成的前沿技术群落,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多领域融合发展。
刚刚过去的2022南京软博会期间,众多黑科技产品亮相展馆,格外吸引目光。
2022南京软博会现场展出的电力行业智能机械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我们将线下银行搬进了元宇宙,客户可以身临其境地办理线上业务,还能像玩游戏一样打卡积分、兑换礼品。”江苏瑞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冯华向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介绍,未来客户完全可以在元宇宙银行办理存钱取钱等业务。
紫君了解到,我市正聚焦元宇宙、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等六大细分赛道,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南京样板”,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传统行业也迎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蝶变。
作为传统钢企,南钢近年来压强式投入,并成立了由董事长和总裁挂帅的数字化管理委员会,按下数字化转型“加速键”。
“建设的铁区一体化中心采用超远距离集控技术,让480人远离重大危险区域,同时燃料比下降22.17kg/t,年降本超3亿元。”南钢党委副书记王芳介绍。
大企业带动,效果倍增。南钢数智能力通过孵化平台,赋能钢铁、矿山、环保、有色、食品等21个行业,服务14000多家企业,带动相关行业数智化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71.1,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等关键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东南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原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胡汉辉认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途径。
“南京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是南京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做出了突出贡献。”胡汉辉说。
南京国轩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胡汉辉认为,南京此次排名前列,与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两大集群入选“国家队”息息相关。南京应以此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立足未来产业布局,进一步突出产业集群式发展,以两大集群的产业优势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群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展现担当和使命。
我市相关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先进城市和更高标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并积极部署“应对之策”。
01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钢铁、石化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持续下降。
02
加快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施“紫金之巅”技术攻关计划,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科技创新+场景应用”行动,建设多元创新应用场景。
03
聚力推动产业链重大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链“链主”企业和特色重点企业发展。
04
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
加强数字产业支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
05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做响“南京制造”品牌
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森林,健全梯度培育工作机制,力争到2025年,形成1500家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50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
南京将实施制造强市发展战略,打好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战,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长三角制造业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2-11-30【龙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