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8月28日消息(杨梦奎)乡土是时时入梦的牵挂,乡音是岁月不迁的印记。8月28日,300多位从天南海北赶回来的乡贤嘉宾欢聚一堂,共同参加“新时代 新乡贤”2022如皋首届乡贤大会,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当天,如皋胡瑗文化研究会、朱美芳院士材料科普馆揭牌,19名来自科技、金融、卫生、文化和产业领域的知名乡贤还受聘担任家乡高质量发展顾问。
如皋市高质量发展顾问聘任仪式(央广网发 邵亚丽摄)
“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家乡一片云。”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在活动上致辞并作主旨演讲时说,如皋是一座有厚度、有宽度、有温度、有气度的城市,如皋人的血液里流淌着淳朴、脸庞上洋溢着从容、心灵里浸润着善良、骨子里镌刻着坚强。
“今日如皋的郁郁葱葱,根植于昨日的千年璀璨;明日如皋的似锦繁华,发轫于今日的拼搏奋进。”何益军表示,从“苏中小城”到拥有三座高铁站点的枢纽之城,从“高沙贫土”到创新涌动的财富洼地,新时代的如皋步伐自信而从容。
何益军介绍说,如皋综合实力已跃居全国百强县第22 位。多重国家战略加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在此叠加交汇,现如今如皋全力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携手上海交大开启“双飞地”孵化模式、打造如皋创新中心,交通方面,如皋一个深水良港、两条过江通道、三座高铁站点、五条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新格局加速形成,“1小时通勤上海、2 小时畅行长三角、半日通达全国”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产业上,如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新型电力装备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六朵金花”竞相开放;教育上,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领跑南通,教育质量从“全域均衡”迈向“全阶优质”;营商环境上,科技政策30条、人才政策22条,奖补资金高达1.5亿元;企业开办全流程最快实现2小时办结,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办结,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如皋是大家共同的家园,南通人是大家共同的身份。”南通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沈雷希望在座如皋乡贤常回家看看,为家乡发展多出主意、多出良策,把家乡作为追求梦想、成就事业的崭新平台,推进资本回归、人才回归、产业回归,以精彩一笔共同绘就雉水家园、江海大地的华彩篇章,当好家乡的形象大使,积极宣传南通、大力推介如皋,不断扩大家乡朋友圈,让南通和如皋更加享誉全国,更好走向世界。
参加本次如皋乡贤大会的既有“两院”院士,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专家学者,也有知名企业家和创业精英,会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装备创新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教授夏志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周建军等19位乡贤被聘任为如皋市高质量发展顾问。“家乡的每一次跨越发展总是伴随着如皋所有乡贤的涌动和各类人才的集聚。”何益军说,将进一步优化人才、企业服务发展环境,热切期待各位乡贤带着赤子情怀对家乡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带着良谋善策和项目技术回馈雉水大地,借助如皋乡贤大会这个“朋友圈”,深入沟通交流,寻找合作共赢结合点,释放 1+1>2 效应,以更大热情关心家乡发展。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向如皋市政府赠送了书籍,胡瑗文化研究会、朱美芳院士材料科普馆揭牌。
2022-8-28【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