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为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2022年第2期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举行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2-07-29浏览次数:214

2022年第2期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 本网记者吴楠/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 通讯员 华树春)7月22日,以“全球经济大变局下的江苏开放型经济新发展”为主题的2022年第2期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在南京举行。

来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商务厅等政府机构和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开放发展理念在江苏的实践等,共话全球经济新变局下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期为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策咨询服务提供理论支持,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江苏开放型经济作出贡献。

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被赋予新内涵

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多。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

江苏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徐之顺介绍,《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化东西双向开放,加快向开放强省迈进,积极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从“十三五”时期提出的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增长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到“十四五”时期提出的加快向开放强省迈进,积极构建具有世界聚合的双向开放枢纽,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目标。

近几年,江苏对外开放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如江苏贸易投资合作稳中提质。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江苏的数量还在增加,特别是江苏开发区建设水平在全国走在前列。

“在当前这种大变局的形势下,江苏的对外开放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社科理论界加强研究。”徐之顺表示,从宏观上来看,如何推动中央确定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江苏的落地,如何以开放倒逼江苏的改革需求和体制供给的变革;如何从过去主要是资源型、政策性的开放,向规则性、制度性开放转变;江苏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如何在国家加入高标准的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下,提高省内的对外开放水平;如何加快江苏自贸区改革,真正把江苏自贸区建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如何加强法治江苏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对外开放环境。如是种种,都是江苏社科理论界要高度关注的议题。

2022年第2期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 本网记者吴楠/摄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连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近9年来,我国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使这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

江苏海洋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宣昌勇介绍了“一带一路”最新发展以及连云港“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情况。他介绍,在贸易方面,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1.6万亿美元,创八年来新高,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29.7%。在金融合作方面,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互换的有效协议为30份,总金额为3.6万亿元。在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000多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4.53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6%。

“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多维度、跨领域、全方位的金融合作,在多个国家设立了金融企业的分支机构,并且积极推出各类金融保险与国际风险指标,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宣昌勇说。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发展处处长成海燕介绍了“一带一路”的三大原则、三大理念以及三大目。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应对百年变局的“先手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它慢慢从空间概念演化为经济外交的思想。“一带一路”思想是中国提出重构全球治理体系的设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她介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和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追求“一带一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坚持绿色、健康、创新、数字四条思路,把中国的中医药、抗疫经验、技术、脱贫经验、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出去,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成海燕谈到,江苏是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的交汇点,也是高端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交汇高地。未来,要从空间、制度、产业结构三个维度,深入探究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什么,又当如何更好地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2年第2期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 本网记者吴楠/摄


拓展江苏开放发展新空间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二震以“开放发展理念在江苏的实践”为题进行发言。他表示,江苏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双向投资合作稳中提质,开发区建设更富成效,但也面临着对外开放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他表示,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西方国家面临衰退,上一轮全球化导致的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短期很难调整。而中国是巨大经济体,且深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市场潜力巨大,西方国家很难做到“脱钩”。所以要抓住西方经济低迷、新一轮数字化和智能化科技创新的机遇,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一轮全球化。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挑战严峻,对此,应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开放式自主创新,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市场化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对于江苏来说,发达经济体仍然是江苏对外开放的重点。张二震表示,江苏要通过引进更高层次的外资,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通过扩大贸易联系,与发达经济体“拉钩不脱钩”;对欧盟日韩,尽可能扩大利益共同点,扩大区域合作;要通过扩大“双向开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江苏开放发展新空间。

江苏省商务厅自贸区制度创新处处长濮方正介绍了江苏省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以及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表示,作为自贸试验区的试点地区之一,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113项改革试点任务,目前落地实施110项;总结形成196项制度创新经验成果,有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在制度创新方面,江苏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等。在联动工作方面,江苏正在筹备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论坛。此外,还推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培育贸易新业态等。谈及存在的困难,他表示,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复制推广的经验落地,我国对外开放的会向前迈出很大的一步。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邱斌谈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世界各国服务贸易的影响。他利用经济学模型分析大数据后提出以下观点:一是自由化在服务贸易上的作用上,服务贸易整体弹性是比货物贸易高44.89%。二是RCEP会给成员国人们真实工资带来增长。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加入RCEP以后进口增加所引起的。三是中国的价格指数和中间产品的生产成本都会降低。四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更加优化中国的出口结构,主要表现于更加服务化。信息技术和其他信息产业都会快速增长,是最受益的部门。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戴翔谈到“江苏能不能以数字经济为契机抓住易货贸易发展新机遇”这个问题。他表示,易货贸易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贸易增长的亮点。这里的易货贸易不是点对点的直接易货,而是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平台,进行点对面,甚至是面对面的创新发展的新的易货模式。他提出,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较好,但跟杭州、深圳相较还存在差距。可以尝试以创新型易货贸易平台打造引领性企业,把江苏做成全国易货贸易的枢纽,培养巨型平台企业。

在交流发言阶段,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厚俊谈到“开放倒逼改革”的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可申谈到了“一带一路”与江苏贸易的问题。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韩剑谈到开放与安全的关系问题。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尤宏兵谈到了能源战略对江苏发展的重要性。

会议由江苏省社科联主办,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国际经贸问题研究中心承办。

2022年第2期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 本网记者吴楠/摄 


2022年第2期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 本网记者吴楠/摄 


2022年第2期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 本网记者吴楠/摄 



2022-7-29【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