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今年,南京八所学校共迎120岁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2-01-01浏览次数:99

交汇点讯  源起三江,一脉同源。今年,南京6所高校、1所中学、1所小学都将迎来120岁生日。120年的时间轴线里,闪耀着学校发展的律动,也见证着南京这座城市奔跑的梦想。

今年迎来120岁生日的8所学校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她们共同的源头是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

“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之一。她不仅寄托了中华民族寻求新知、育才强国、挽救危亡的强烈愿望,还实现了传统书院教育体制向现代科学教育体制的过渡,成为肇创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高等教育史研究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董维春介绍。

三江师范学堂建成后数次易名,先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院系,通过高校合并或院系重组等方式,形成了包括如今的南大、东大、南农大、南师大、南林大、南工大在内的十余所知名高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郭秉文任校长期间,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将1915年在美国成立的中国科学社核心成员引进到南京,使南高师、使南京成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大本营。“由此,南京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也是现代科学学科的起源中心。”董维春说。

三江师范学堂建立之初就建有附设学校和附属小学堂, 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南师附中、南师附小这两所学校办学120年来,实验、改革、创新,一直是其发展的关键词,是自始至终的办学追求,也引领了全国教育改革的风气。”南京教育史研究专家、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沈曙虹说。

多年来,6所高校注重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办学风格,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作为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的重点高校,南大、东大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南农是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先驱,创造了很多中国第一,学校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跻身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8所学校的百廿年史册上,更是镌刻了李瑞清、匡亚明、程开甲、胡福明、茅以升、刘敦桢、童寯、杨廷宝、严济慈、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徐悲鸿、巴金、袁隆平、斯霞等许许多多英才巨擘的名字。

名城孕育了名校,名校成就了名城。在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南京位居第4位;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1”榜单中,南京位居全球第8位……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南京发挥科教优势,持续推进校地合作,城市和学校双向赋能,携手高质量发展。

城市滋养高校,高校涵养城市。“两个甲子的奋斗历程,我们一直得到江苏、南京人民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未来,我们将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努力成为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东大贡献,为助力南京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注入东大力量,奋力书写更新、更美的东大答卷。”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说。



2021-1-1【交汇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