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杨阳)10月31日,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廷戏剧史料汇编与文献文物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深圳大学举行。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沈金浩教授主持开幕式。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认为,故宫有600年的历史,是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窗口。故宫学内涵丰富,清代宫廷戏剧是故宫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发来的贺信中表示,该课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站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审视和研究清宫演剧,挖掘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在这样的理念下,把清宫演剧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文化整体来考察,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跃进主持专家论证阶段。课题首席专家、深圳大学特聘研究员高志忠作开题汇报,介绍了课题的选题缘起、推进思路与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他表示,这是对清宫戏剧史料空前、全面、系统的清理和汇集,整理范围涵盖戏本、档案、文物,兼顾文字性文献和非文字性文献。特点是由“散”到“聚”、由“散”到“整”、由“散”到“统”,包括史料的聚拢、编目整理和整体化系统化研究。课题将通过多学科视角,展现清宫演剧在戏曲史、宫廷史、文化史上的完整价值和历史定位,为清代戏曲研究建立立体的研究体系。
专家组成员就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山西师范大学教授车文明高度评价课题的设计和研究价值,并建议戏曲文物的词条、凡例等应进一步统一和规范。针对课题组提出的戏本、档案整理中是否点校问题,他认为可以选择经典的戏本或其中一类戏本作为范本点校。暨南大学教授程国赋从民间与海外文献搜集、理论研究、重要个案研究等角度出发,建议强化比较的视角,尤其是通过清代宫廷戏剧与民间戏剧以及民间小说的比较,来突出清宫演剧的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表示,要树立精品意识,尽可能产出嘉惠学林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深圳大学教授郭杰认为,应关注研究过程中资料性与研究性、史料文献整理研究与清代宫廷演出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蒋寅、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都提到了总目提要编纂的难度问题,并认为戏曲剧本形态复杂,同一出戏有演出台本、作家写作本、传抄本之别,在宫廷、王府、城、乡的演出也不尽相同,纂写提要应突出特色。
北京大学教授廖可斌认为,总目提要有工具书的性质,要注意总目的分类与排序。东南大学教授乔光辉建议突出宫廷戏的特质,并思考清代宫廷戏剧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写明清戏曲史的问题,以此扩充、扩展文学史层面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杜桂萍建议,应在学校层面加强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多吸收本校的博士生加入研究团队。
章宏伟建议把研究重点放在清宫戏剧文献总目提要与清宫戏剧文献编年两方面。刘跃进提出,课题组要为资料库的建立做好文献资料的准备,同时他希望通过该课题能培养出一批研究人才。
最后,高志忠表示,课题组会将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落实在具体研究中,在课题推进过程中量力而行,适度“瘦身”,集中精力做好几个“拳头产品”,产出学术精品。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30余人参加。
2021-11-5【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