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新年首个工作日,2021年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发布的市委“一号文”《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在高校中引起强烈反响。高校专家们表示,南京连续四年聚焦创新出台一号文,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战略思维。新的一年,大家将充分利用一号文的红利,继续奋斗,在南京续写更多更好的“创新故事”。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李爱民教授:
“今年的一号文是在过去3年基础上的一个集成和提升,非常清晰,一目了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李爱民教授用框架体系更新、覆盖面更全、内容举措更实对今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举措进行了总结。
作为面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组织、牵头、统筹、集聚、协同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优势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自2019年1月挂牌至今,已集聚44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吸纳17家为正式研究所、15家为预备研究所、12家工程化研究中心,与14家龙头企业共建龙头企业创新中心。
“中心将继续贯通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全链条,围绕解决重化围江、长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助力‘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李爱民说。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与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尤肖虎教授:
“‘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体现了南京一以贯之的战略思维,其中蕴含的创新战略谋划,催人奋进。” 尤肖虎教授指出,相比较前三年“一号文”,今年的“一号文”全面优化升级创新路径,提出“九个方面创新”,措施具体,含金量十足。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共同推进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自2018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在争创国家实验室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已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重大技术进展,其中两项入选2020年“创新名城建设十项重大创新成果”。
“十四五”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带动作用将更加凸显。“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南京市委一号文的精神,继续集聚战略科技力量,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原创成果突破,为培育我国信息通信领域战略性长板做出应有贡献。我们将全力以赴,为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并为把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提供关键和强有力的支撑。”尤肖虎说。
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郭永安:
“2021年南京市一号文更加突出针对性、战略性、持续性,全方位深化、多领域突破,配套举措翔实,更加能够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郭永安曾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有关2021年一号文起草前的调研,对调研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记忆犹新。
“南京市一号文连续多年聚焦科技创新,探索成果转化新机制,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以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为抓手,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他说,由南京邮电大学人才团队、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边缘智能研究院致力于物联网、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助力地方经济创新发展。
“研究院目前在孵科技型企业30余家,研发的‘智慧病房管理系统’、‘城市级智慧停车联网平台’等相关成果已经在国家电网公司、山西联通、海军航空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地落地应用。”他说,研究院将继续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面向医疗、养老、运维、交通等领域深入研究,打造学术链、技术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生态圈,助力南京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构筑“南京新生态”贡献力量。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明:
黄永明说,今年的“一号文”是过去三年“一号文”的升华,体现了南京市推进建设创新名称的决心和重大举措,是对国家坚持创新发展核心地位的贯彻落实和实践,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令人印象深刻。
“‘一号文’第一条就提出深入推进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设,体现了南京对创建重大战略科技平台、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高度重视。”他说,紫金山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共建,面向信息通信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基于东南大学研究积累和学科优势,最近在超低成本毫米波相控阵自主研制和规模应用、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了首个数据驱动5G/B5G网络智能开发试验平台,发布了国内首个6G研究白皮书。在省市的持续支持下,紫金山实验室将联合东南大学,面向信息通信重大发展需求,力争实现0到1的基础理论突破,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为5G演进和6G发展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为我国网络通信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自主可控作出重要贡献,助力南京创新名称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姚山季教授:
姚山季教授说,连续四年聚焦创新的南京市委“一号文”,从战略设计、政策落地、机制构建等方面,确保了创新名城建设的高质量有序推进。通过近三年“一号文”的贯彻实施,打造了一个创新理念更为领先、创新氛围更为浓厚、创新生态更为优化、创新要素更为集聚的新南京。
“在以往‘一号文’基础上集成优化的2021年市委‘一号文’,瞄准框架体系、覆盖领域及内容举措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令人印象极为深刻,为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南京这片具有天然创新基因的创新沃土建功立业提供坚强保障,这必然可以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及‘十四五’时期,乃至面向2035年的创新名城建设保驾护航。”他说。
通讯员 李小男 张前 马明辉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2021-1-8【紫金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