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南京】勇担重任,不负时代!“东大人的国家记忆”主题思政大课开讲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1-01-02浏览次数:168

砥砺奋进,不负韶华。12月31日下午,“我们的2020·东大人的国家记忆”主题思政大课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正式开讲。此次思政大课以“平凡、伟大、启航”为主题,讲述了东大人2020年的特别记忆:逆风飞行的抗疫天使、以科学报国的专家团队、扶贫支教的温暖故事……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东大人在大时代里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家国精神,以及奋力前行、大展宏图的远大抱负。

  “东南辈出英豪,海涵地负展宏韬……”大课在激昂的《东南大学校歌》声中拉开帷幕。

  校长张广军首先致新年献词。他说,这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广大医护人员奋战一线、驰援千里,充分体现了东大人的大爱情怀与牺牲精神,体现了东大人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并涌现出以邱海波、杨毅、黄英姿、潘纯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和江苏抗疫英雄。同时,学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在新的一年,东南大学将立足两个大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他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不负党的期望、不负人民重托,不负伟大时代。

  大课围绕《抗疫·勇毅担当》《初心·家国使命》《启航·逐梦未来》三个篇章徐徐展开。第一篇章里,学生代表库乃·阿扎提现场分享了疫情期间在新疆雪山求学的故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团队代表潘纯则现场讲述了难忘的抗疫故事。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64届校友黄锡璆在视频中讲述了武汉疫情防控中的点滴细节,正在飞机场奔赴抗疫一线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也发来了语音留言。

  2020 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这一年里,作为一名医生,我经历了医生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但也是在这一年中,我参与救治了大量新冠疫情患者。作为一名 ICU 医生,我守住了生命的最后防线,总结了不少救治重症病人的经验和流程,这让我充分享受到医生职业的荣耀,这也是我们作为医生应有的贡献。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远在辽宁发来视频寄语:他祝愿年轻的同学们,在美好的大学校园绽放青春、升华人生,未来成为国家建设力量的重要支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篇章讲述了东南大学8年来扶贫南华的不平凡故事。从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考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支教学生代表李斯琪,谈起了对母校的感恩、反哺之情,从被扶贫到投身支教,展现了贫困地区孩子接力助跑的新面貌。段进院士团队核心成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薛松,则讲述了团队从雄安新区到长三角“水乡客厅”再到南华城市规划设计所做的工作,分享他们和那个遥远小山村的故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代表们也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与大家分享各自科研历程和科技报国的情怀。

  以科学明世,以人才报国。第三篇章展示了东大人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断求索的精神追求。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现场讲述了过去一年的科研成果和在东大近二十年的心路历程。他介绍,自己一直致力于把计算电磁学从算法做到了软件并建立了电磁超材料新方向。他还提出“电磁新基建”的概念,提倡在基础建设之前就考虑电磁规划、信道规划、基站优化布局、电磁地图等因素,希望东南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崔铁军表示,高校科研工作者不但要做原创的科学研究,还要让科学走出象牙塔,服务于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这才是东大“止于至善”的思想精髓。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孙立涛教授也与师生们分享了投身科研教书育人的故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思政课不仅主旨宏大,而且形式活泼,视频、现场讲述、歌舞等多种形式穿插,微信上墙可以即时互动。讲述人诚挚而富有激情的分享,引起在场大学生的阵阵掌声,微信墙也一直在热闹地滚动更新,充满了青春朝气和正能量。

  据了解,这堂思政大课当天还通过学习强国、央视频、新浪微博、哔哩哔哩、抖音、快手、东南大学校园网等多个平台同步线上直播。

  通讯员 唐瑭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王晶卉



2021-1-2【爱南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