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机器人”现场battle,创新无人驾驶算法,垃圾桶“随叫随到”……12月23日,记者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的“第十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上发现,大学生们脑洞大开又“出新”啦,共展示作品及项目成果427件,其中有55件实物展品。
“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机器人的性能,它可以自主攀爬、运输物料,还可以‘救援’其他机器人。”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马帅康介绍,从去年起,他就和团队一同攻关智能化“铁甲机器人”,已经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由于新技术的加持,这类机器人可以在对抗赛中实现自主行走、攀爬、运输弹药,发射弹药以及拖救等工作。
能源与环境学院的董善美等5位同学发明了一种可以“随叫随到”的垃圾桶。据介绍,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这个小发明是在当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基础上,增添声源定位和自动移动功能,只需一声令下,垃圾桶就会准确来到你身边,实现“应声而来,随叫随到”。同时辅助以感应开合盖、桶内容量显示功能,以实现家用垃圾桶的进一步智能化,尤其为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带来便利。
“相比于常见的钢架车身,我们最大的亮点在于自己制作出了‘单体壳’车身,目前国内能做出这样车身的车队是比较少的。”现场东南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出品”的两辆方程式赛车吸引了不少“迷弟迷妹”, 赛车队队长机械工程学院的许成奥同学告诉记者,单体壳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抗扭转强度,是钢架车身的10倍,即使发生事故,也能很好保障车手的生命安全。“比起追求成绩,我们更看重的是让自己的各项能力在制作赛车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比如在制作赛车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建模、仿真分析等各项技术,这在无形中提高了队员们的综合能力。”
“举办这样的成果展,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激情。”东南大学副校长金保昇指出,大学阶段是创新力爆发的重要阶段。一直以来,东南大学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激励同学们紧跟科技前沿,结合时代特色,发挥无穷的想象力,以饱满的热情创造更好的作品。除了激发创新力,创新创业成果展也是相互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们在思想上互相碰撞,方法上互相借鉴学习,同时培养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据了解,在最新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东南大学位列江苏第一,全国第六,创历史新高。本年度共计5255人次本科生分别在94项国际级、国家级、省(地区)级、校(院)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并在一些高级别的竞赛中斩获了优异的成绩。
通讯员 唐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实习生 邓琳
摄影 刘莉
2020-12-23【扬子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