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听听大咖们的权威解读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0-11-19浏览次数:415

11月14日,由东南大学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光明日报》理论部、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7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家茂主持,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为大会致辞。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这一主题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脉络中历史地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开了讨论空间,也要求我们应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下的实践指导意义展开深入思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认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一方面要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原则性、总体性的界定之下,深刻分析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点、突出表现和理论飞跃。另一方面,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还要明确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和世界发展进程当中处于什么样的方位,在此背景和视域之下开展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韩震认为,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时代课题,就是要培养一批在世界上领跑的人。培养时代新人,教育应该前瞻性地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首先,培养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基本要求;其次,培养时代新人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的要求;再者,培养时代新人是大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养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坚韧的奋斗精神,更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时代新人。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进行了线上分享,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应抓住几个要点:一是执政目标。既要巩固执政地位,又继续领导社会革命,既要坚持全面集中领导,又要发展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并进行自我革命。二是它代表利益的普遍性,强调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把经济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了。三是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内涵,包括它的价值立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体化了。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院长郭广银从四个方面谈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境界。一是牢牢把握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执政的经济社会基础。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觉强化执政的群众基础。三是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完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提升执政能力与水平。四是力行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自身建设,不断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宁认为,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境界,要深刻认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深刻认识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与开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良性互动和辩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何怀远以强国强军的辩证关系为主题,谈了四个要点:强国是强军的基础;强军要为强国提供战略支撑;既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又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标识性概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唐正东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把对深化三大规律的认识与指导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联系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关系到我们能否对马克思主义做出深刻的理解,是否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在理论上是否能够清醒,在政治上是否能够坚定。

重庆智库理事长、首席研究员王佳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重大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从中国梦的新时代战略理念和新时代战略部署角度做了精彩发言。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王永贵进行了线上分享,他谈到三点:一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内涵,二要理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不懈探索彰显党的执着追求与人民的殷切期盼,三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高水平建设。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资深教授洪银兴,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管向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王岩,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分别就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时代应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等议题做交流发言。

在线上专场中,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刘同舫,井冈山大学副校长陈小林,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吉林大学研究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王庆丰,厦门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唐瑭,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青分别就理论研究如何面向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新贡献、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学术研究中的历史性原理、如何理解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等议题做交流发言。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布成良,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典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正平分别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逻辑、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态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等议题做交流发言。


文/陈立民 安柯宣

图/安柯宣


2020-11-15 【理论之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