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未来从苏州吴江到上海,只要15分钟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0-06-06浏览次数:175

6月5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沪苏浙皖四地党政主要领导出席。与此同时,上海松江、江苏苏州也同步按下各自铁路段的“启动键”。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是今年开建的第一条铁路,沪苏湖铁路由此从“规划图”转换成“施工图”,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进入到新阶段。4年后,上海、苏州吴江、湖州一键“同城”,从苏州吴江出发到上海或者湖州,都仅需约15分钟,区域经济发展迎来新时代。

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在湖州举行 吴晓永 摄


陈雯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熊平平 李娜 刘伟娟

“C”位开工!沪苏湖铁路开建

5日上午,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现场,施工机械整齐排列,工人精神振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首次在长三角各地启用“云同步”模式,标志着沪苏湖铁路“C”位开工。

之所以说沪苏湖铁路“C”位开工,是因为这是长三角“三省一市”首次联合举行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凸显了对加速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也表达了沪苏浙皖对互联互通的热烈期盼。此外,这也是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首次一齐参加重大项目开工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开工仪式,也拉开了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帷幕。当天,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党政负责人齐聚一堂,商议、谋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据悉,沪苏湖铁路是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等长三角核心区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铁路东起上海市,经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至浙江省湖州市,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正线全长约163.8公里,全线设上海虹桥、松江南、汾湖、盛泽、南浔、湖州东、湖州等7座车站。其中,江苏省境内线路长约52.36公里。根据初步设计批复,项目总投资为380亿元,其中江苏段投资为88.46亿元。

沪苏湖铁路从获批到开工仅用20个月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可研获批到正式开工,沪苏湖铁路仅用了20个月的时间。

据官方披露,201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沪苏湖铁路拿到“准生证”,首次正式闪亮登场。2019年5月,沪苏湖铁路鉴后修改初步设计审查会召开,最终敲定线路方案和车站设置。2020年5月,沪苏湖铁路初步设计获批,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阶段。2020年6月5日,沪苏湖铁路正式动工。

据铁路业内人士介绍,一条铁路的开建需要经历很多流程,周期不短。而沪苏湖铁路更是途经上海、江苏和浙江,需要三地各级政府、路局相互之间沟通协商,牵涉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20个月就开工已经很迅速了。

未来吴江到上海仅需约15分钟

“沪苏湖铁路江苏段设汾湖、盛泽两个车站,铁路建成后,从苏州吴江区出发至上海或湖州,仅需约15分钟。”江苏省铁路集团董事长常青介绍。

以前,吴江要去往北京方向,需要乘车到苏州北站坐高铁,去往广州方向,则要去嘉善南站乘高铁。而4年之后,吴江人在家门口就能乘上高铁,前往全国各地。不仅如此,今年有望开工的通苏嘉甬城际铁路,也将在汾湖与沪苏湖铁路交汇。

未来,这条铁路还通过与沪宁、宁杭,以及今年力争开工的盐泰锡常宜、通苏嘉甬等线路衔接,将在苏锡常嘉湖五市之间形成“环太湖轨道交通圈”。

沪苏湖铁路也是全国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通了河南、湖北等几大中部省份的入沪入杭新通道。目前,长三角核心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主要集中在沪汉蓉通道和沪昆通道。未来,长三角区域通过商合杭高铁,将形成一条经由湖州、安徽与中西部地区连通的新的铁路客运通道。

专家:苏南应调整区域战略,积极与浙皖对接

在东南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王兴平看来,目前“大长三角核心区”已经形成了两个“高铁三角区”。一个是在传统的沪宁杭基础上形成的,围绕太湖平原,以鱼米之乡和外向型经济发达著称,是富裕繁荣的“黄金三角区”。一个是高铁新通道连接出现的,围绕苏南-浙西-皖东山地区域,以宁杭合为顶点和生态经济为特色,是生态优越的“绿色三角区”。

王兴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沪苏湖高铁的开通,是在这两个“三角区”衔接位置加了一条新的通道,并强化了地处苏浙皖交汇点位置的湖州的枢纽作用,也为南太湖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将极大地促进大长三角的一体化,也将做实G60走廊,为该科创走廊的发展提供动力。

此外,王兴平建议,苏南南部地区要及时调整区域战略方向,积极南向与相邻的浙皖区域对接,包括宜兴、溧阳与湖州、高淳与宣城、南京创新型都市圈与G60走廊的对接和融合,带动两个“三角区”结合部苏南一侧的发展。

对话

长三角一体化

进入“毛细血管”建设阶段

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

长三角一体化

进入“毛细血管”建设阶段

“十三年前,沪苏湖铁路就在我们编制的规划中。”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次沪苏湖铁路动工,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从过去“主动脉”网建设,迈入“毛细血管”建设阶段,长三角城市之间将加快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陈雯是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编制者,关于沪苏湖铁路建设,她接受了现代快报专访。

现代快报:沪苏湖铁路终于正式开工,请问这条铁路有什么样的背景?

陈雯:2007年,我们在做第一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1~2020)》,当时湖州政府就提出要修这条铁路,愿望非常强烈,规划初稿也确实把这条铁路写了进去。

现代快报:为什么直到2020年才开始动工?

陈雯:尽管地方政府有极强的愿望,但当时开工有一定困难。十年前,长三角的规划主要聚焦在骨干网铁路,比如沪宁、沪杭、宁杭等铁路建设,上海到湖州这条线只是骨干网的一条连接线,并不在骨干线上。

现代快报:不在骨干线上,背后是不是和沿线城市经济结构有关系?

陈雯:湖州、苏州、无锡等环太湖地区,自古都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在农业社会时期就非常殷实富庶。但进入工业时代后,太湖北岸地区工商业发展更为迅速,工业发达,而太湖南岸的湖州、嘉兴地区,在浙江多山的环境下,承担了较重的农业生产任务,生态保护要求也比较高。这一背景下,在区域交通规划时,根据工业化发展需要,会优先在太湖北岸地区建设铁路。

现代快报:从整个长三角格局来说,当时难以修建,那么到现在为什么能修建?

陈雯:是的,现在能够动工修建,我觉得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长三角的骨干网大框架已经基本建设,现在着眼建设“毛细血管”网,通过这些“毛细血管”连通骨干网络。如果只有骨干,没有这种“毛细血管”,运输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未来,长三角会有更多城际轨道项目建设,交通建设进入到了“毛细血管”建设新时代。正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沪苏湖铁路开工成为可能。

第二,长三角进入了后工业时代。铁路规划,除了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及高科技主导的商务需求以外,休闲、生态、健康也成为重要的协调因素了。湖州、宜兴等太湖西岸区域,是太湖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优势明显,上海、苏州地区的休闲健康消费者有吸引力,高铁需求旺盛。

第三,真正将安徽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之中,沪苏湖铁路的修建,能够打通安徽与浙江、上海的东西走廊,对长三角一体化意义重大。

现代快报:似乎对湖州的发展意义更大,这条路修通后,对苏州有哪些有利因素?

陈雯:当然是湖州一直非常渴望这条高铁的修建,这也为苏州吴江区域发展提供了发展机会,汾湖、盛泽等地到上海虹桥未来会非常方便。盛泽是丝绸之都,我去过盛泽一些企业做访谈,这些企业做了很多丝绸高端产品,但碰到了寻找消费市场的问题,迫切需要上海的团队帮他们去做品牌营销、市场推广。这条铁路修成后,盛泽等地就和上海能无缝对接,上海这类咨询创意服务资源能够流向吴江。



2020-6-6【现代快报】第A03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