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勇士就是要勇往直前!”江苏重症专家潘纯讲述在武汉的92天,他曾写字鼓励出院的ECMO患者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0-05-14浏览次数:46

潘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他于1月26日大年初二,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奋战92天。日前,他荣膺第二十四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昨日,他在中大医院做了《青年宣言与初心使命》的主题报告,讲述了他在武汉攻坚“重症堡垒”的92天。

通讯员 唐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在武汉的92天——

救治近150名重症患者,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1月26日,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潘纯“单骑”赴鄂,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潘纯在武汉

潘纯坦言,当时大家面对的是一个比较新的传染病,不是太清楚它的传染性,当然也不知道隔离程度会怎么样,而且当时病人数量也很多,“从我个人角度说,当时感觉压力特别大。也担心自己如果防护不到位,可能就会被感染。”

然而,在武汉救治新冠患者的过程中,潘纯一直坚持在难度最高、困难最多、危险最大的时候冲上一线,尽力为临床医生在实际操作解决和处置时,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他曾对自己“专家”职责这样解释,“专家必须要进到病房,沉到一线,做出示范”。

潘纯跟团队


在坚守金银潭医院ICU岗位的日子里,潘纯跟队友们救治近150名重症患者,挽救了百余人的生命。武汉整体疫情状况得到改善后,根据国家卫健委统一安排,4月15日前,所有援鄂医疗队撤离。但仍有一支20人的专家团队、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将留守,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在邱海波教授带领下,潘纯和其余专家组成了一支团队,定点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进行指导。

4月26日,武汉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清零”,啃下了最后的“硬骨头”后,潘纯使命已达。

谈印象最深的事——

“救治78天后,我的ECMO患者终于出院了”

回望坚守武汉的三个多月,最让潘纯难忘的是在他长达78天的救治下,金银潭医院第一例ECMO患者彭博出院了。

潘纯跟彭博


2月13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潘纯率团队为38岁患者彭博安装ECMO。其间,彭博经历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和血流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潘纯全程盯守,插管、操作ECMO等最凶险的操作都自己动手,帮助他闯过一道道生死关。4月5日,彭博康复出院。

“他让我深深感受到信任在医患关系中有多么重要。”潘纯说,当时彭博的病情很重,对于到底能否将他救活,他们其实也没有把握。在进行插管治疗之前,潘纯和他进行沟通,因为插管后病人是没法说话的,如果病情加重,他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他的家人,所以潘纯建议他在治疗前先和自己的家人沟通一下,以免留下遗憾。

但是彭博却跟他说:“没关系,潘医生,我相信你。我同意你的任何治疗。”潘纯说,当时彭博的话让他很受触动,即便现在再次讲述出来,也让他感动不已。“当时彭博的妻子正怀着身孕,我知道他可能不愿意让家人担心,另一方面,他对我们医护的百分百信任,也让我和团队受到极大的鼓舞。患者性命相托,我们必当全力以赴。”

潘纯写字鼓励


彭博出院的那天,潘纯在送给他卡片上面写道:“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疫情的肆虐,敢于承受疾病的病患,勇士就是要勇往直前!共勉!”

青年学子说——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榜样”

潘纯


“在疫情中,我们青年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以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能应用于抗疫一线,挽救病患的生命,成全一个又一个家庭,在抗疫前线履行初心的承诺。”谈到“青年宣言与初心使命”这个话题时,潘纯说,青年人要相信无论在哪里工作,心中一直牢记“中国梦”的使命,只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聚沙成塔,聚腋成裘,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成长、奋斗、创新的空间,我们当代青年一定会在这个舞台上怒放。”

潘纯的行动也激励了很多青年学子,“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去哪!”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研究生凌若愚说,潘纯主任在抗疫一线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是我们的青春榜样。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东南大学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熙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曾经简单地认为,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技能与高超的科研实力就能成就一名优秀的医生。“但潘纯老师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抗疫历程给我们医学生上了意义非凡的一课。”



2020-5-14【扬子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