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18时00分,长征五号B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精确完成船箭分离那一刻,测试发射指挥大厅正中央,一名男子摘下眼镜,任由泪水流过脸颊。记者今天从东南大学获悉,他就是本次“01”指挥员胡旭东,该校2003届能源与环境学院毕业生。
胡旭东上次担任“01”指挥员是2017年7月2日的长征五号遥二任务,火箭起飞后因发动机工作异常造成发射失利。
面对长征五号遥二的失利,他并没有气馁,组织进行原因分析、故障排查,既分析火箭的故障,也查找发射场的测试工作漏洞和地面设备隐患。
他表示,在近3年时间里,为了提高地面保障能力,提升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发射场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升级。
发射场应急油机建设是胡旭东负责的一个项目。“发射场电压波动,一年中会遇到很多次,轻微波动零点零几秒钟,严重的会造成大面积停电,比如2014年威马逊台风,在发射任务过程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应急油机投入使用后,可以保障发射场设备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发射日当天遭受意外情况断电后也可以继续组织发射,保证发射窗口不错失。”他解释。
长征五号B火箭是长征五号火箭的一个拓展型,直观上只是少了芯二级。“实际上硬件、软件都有变化,用老的方法测试新的火箭,是要出问题的。”胡旭东说,长征五号B测试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提前梳理技术状态变化带来的测试操作调整。火箭长度、操作可达性变化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发射场都需要进行预先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因为疫情,不能返回发射场和被隔离人数加起来达到数百人之多。航天发射最讲究的是质量,无论人员多短缺,胡旭东始终要求“进度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安全”,他对各分系统提出要求:“宁肯一天多加班4小时,也绝不能因为人数少,让不会的或者非本岗位的去操作。”
同时,各系统充分调动隔离人员,隔生活不隔工作,在房间里进行操作规程修改、应急预案完善等工作。
长征五号B任务关键阶段,传来了中国航天连续失利的消息,胡旭东也感到很难过,但是他说:“没有多少时间留给他难过”。虽然他不是两次失利的直接参与者,但是为了确保100%成功,在其他型号失利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他就组织各系统把多媒体记录、测试数据记录翻出来再进行比对,排查问题、分析漏洞、查找隐患。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退休教师、胡旭东当年的大学班主姜慧娟说,胡旭东在学校时兴趣广泛成绩优异,毕业10多年默默无闻,几乎和外界没有任何联系,原来他是航天人,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做的是隐姓埋名人。
“还记得胡旭东学长在16年回到母校,让我第一次领略了中国航天人的风采,”东大能源与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 吴笛说,感谢胡旭东学长以及所有中国航天人为祖国做出的突出贡献,“向你们致敬。作为胡旭东的学弟,我将以学长为榜样,定当刻苦读书,练就过硬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争取为祖国更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通讯员 李帆 张末 杨柳 东萱儿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2020-5-5【紫金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