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唐瑭 记者 仲茜 文 / 摄)“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拥有自我革命的精神,树立新的人生观和理想,努力向‘新生’猛进。”12月7日,“在雨花英烈的激励下”阅读寻访红色记忆活动,在东南大学梅庵纪念馆前举行。东大国旗班学生和00后本科学生代表前来参加,向烈士献花,并聆听95岁校友讲述历史,诵读烈士成贻宾在家书中阐述的“新生十大信条”。
95岁校友周鹗向烈士成贻宾献花
成贻宾,江苏宝应人,1947 年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是中大进步社团电社的主要成员。1949年4月1日,23岁的成贻宾主动参加“反内战、要和平”学生游行,在总统府门前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关押,于4月19日在狱中牺牲,距南京解放仅有4天。
周鹗讲述历史
成贻宾的学长、45级电机系中大校友、95岁的周鹗老人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回忆说,1949年3月,成贻宾在学校学生会社团活动中呼吁,广大青年要团结起来,揭露当局“假和平、假谈判”的行为,反对分裂国家的行径。“当时我们还在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要组织学生游行,向政府请愿和平,反对内战。谁知道,当局来学生宿舍,以查户口为名,威胁、抓捕手无寸铁的学生。”
成贻宾的学生证、家书等遗物展出
看着校史馆展出的成贻宾烈士当年的学生证、校徽,1948年5月完成的实验报告,书写的日记、家书,前来祭奠的00后在校学子不禁眼眶湿润。“同样是青春年华,同样是校园求学,烈士成贻宾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奋不顾身、牺牲自己,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奋发图强,传承母校红色基因,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子诵读烈士家书
“一个新生,是一定有着新的人生观。新的人生观,是活泼的、乐观的、健全的。一个新生,一定有丰富的学术、丰富的学识,来源于正确的理解、仔细的观察。一个新生,一定有规律的生活,严格的律己,忠诚地待人。”学生代表现场诵读了成贻宾当年写的“《我拟定新生十大信条》——致未婚妻彭毓芬的信”,然后步行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向烈士成贻宾献花。据介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了自 1926 年北伐战争以来,牺牲的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迹,成贻宾是馆内陈列的最后一位烈士。
2019-12-7 【现代快报+ZAKER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