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唐瑭 记者 仲茜)11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19院士赠选名单中,东南大学有两位教授同时当选。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四。其中,段进教授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崔铁军教授当选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段进:提出“空间基因”理论,负责雄安新区整体规划
段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首届成员,国际空间句法学术指导委员会首位中国委员,2016年住建部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8年任《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首席专家。
据介绍,段进教授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30余年,拓展了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提出“空间基因”并创建了解析与传承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当代城市建设中自然环境破坏和历史文化断裂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在雄安新区、苏州古城、南京2014青奥会等重大项目以及广泛的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中。
据统计,段进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111篇。以第一获奖人获国际和国家级规划设计奖26项,其中包括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3项、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卓越设计奖、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LEAF)最佳城市设计奖、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荣誉提名奖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3项作品入选国际百年城市设计巡展。
崔铁军:研发数字编码和可编程超材料,开辟信息传输新方向
崔铁军,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他对超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创造性地提出用数字编码表征超材料的新思想及控制电磁波的新方法,实现了数字编码和可编程超材料,能实时操控电磁波和编码信息,开创了信息超材料新方向。
崔铁军教授还首次从微波传输线的角度研究表面等离激元(SPP)超材料,发明了一种超薄、柔性、条带式 SPP 传输线。与传统微带线相比,其传输特性可定制,并可显著降低传输线间的互耦和干扰。研制出一系列SPP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开辟了基于SPP传输线的微波技术新方向。在传统超材料领域,实现了宽带、低损耗超材料的快速准确设计,在国际上率先实验验证了 电磁黑洞 和三维宽带 隐身斗篷 等物理现象,解决了超材料在某些国防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并应用于中国航天、航空、船舶等部门武器装备的研制。
据统计,崔铁军教授在Science、Nature子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和PRL等发表相关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3部,论文被SCI正面他引1万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编辑 张宇)
2019-11-22 【现代快报+ZAKER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