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乐学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设计师刘晓东等大咖回母校东大开思政课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19-10-26浏览次数:295

10月26日上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东南大学“四重”岗位杰出校友专题思政课在九龙湖校区焦廷标馆举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设计师刘晓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所党委书记李志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朱健三位大咖回到母校,结合“四重”岗位经历、爱国报国情怀、领军人才成长等内容作分享报告。

刘晓东给学弟学妹们授课。


刘晓东分享了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在岛隧工程中攻坚克难的过程。港珠澳大桥有4公里的沉管隧道埋深达到了22米,承载超过浅埋沉管5倍的荷载,如何确保沉管隧道100%不漏水?这个问题,曾困扰了刘晓东和团队近一年的时间。

其间,有外国隧道专家给出“深埋浅做”的几种解决方案,但都需要十几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刘晓东认为这样做代价太大。“国家的钱不能乱花,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他和团队心有不甘,终于找出一种解决方案——半刚性沉管结构。不过这种方案刚提出时,饱受国外专家质疑,刘晓东还是带着团队坚持研究、认证,最终得到国内外6家专业研究机构的一致认可。

“后来,有一次我和同事去国外一家公司出差,看到这家公司特地为我们几个人升起五星红旗,对方说,这是表示对我们的尊敬。这家公司,正是当初反对我们研究半刚性沉管结构反对得最厉害的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所党委书记李志坚分享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5次选择。在梦想的支撑下,这些选择最终让他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比如,他讲到自己的第一次选择,就是选择了东南大学。1987年,河南的天才学霸李志坚收到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免试录取通知书,但当时他所在的中学领导,则希望他去考清华北大。李志坚也犹豫过,但他听说南京工学院所有专业可以随他挑,他还是选择了来南京。

李志坚1987年被南京工学院免试录取。


当年给李志坚签发录取通知书的是南京工学院校长韦钰,她是新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我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就想着自己将来有没有可能也拿一个电子学的博士。人总是要有梦想,当时,这个梦想就一直支撑着我。”

1991年毕业后,李志坚来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所工作。他还是怀揣梦想,想进一步深造。1994年他本来有机会攻读硕士,但由于要求脱产,而他当时已经接了神州二号飞船的研究任务,只能放弃。不过,最终李志坚还是在科研工作的同时,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也完成了自己本科入学时的心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朱健是“东大世家”,她以及她的父亲、爱人、叔叔、哥哥、嫂子全部毕业于东大。谈到求学时的经历,朱健说:“记得当时老师带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高温试验要做48个小时。后来我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包括现在做实验,有时一天只睡两个小时。正是当年在东大念书时,老师给我们传递的吃苦耐劳、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

紫金山记者 陈曦



2019-10-26 【紫金山乐学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