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东大人的国家记忆》主题课开讲,阐释“与国共奋进”科学精神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19-09-30浏览次数:55

中国“FAST天眼”支承索网需要哪些技术支撑?港珠澳大桥的超级混凝土是怎样研发的?南极科考需要哪些能源保障?在喜迎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9月29日,一场主题为《峥嵘七十载 与国共奋进——东大人的国家记忆》的大型主题思政课在东南大学开讲。钟训正、王建国、陆军、倪光南、缪昌文、韦钰 6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30多名学校科研人员通过微记录和现场演讲等形式,讲述了 70 年来东大人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生动阐述了朴实钻研、奋斗终生的科学精神。



“我希望东大学子能把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的耐性和韧性传承下去。”王建国院士上台深情讲述了他与东大的故事,王院士多年来教书育人培养了80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被学生誉为“种桃、种李、种春风”。 王院士表示作为教师应该立德树人,并不断学习,才能传道授业、教学相长。

缪昌文院士则现场讲述了由他领衔的技术团队经历艰苦的技术攻关,最终为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稳健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何才能成人、成才和成功?缪院士寄语当代青年,现代人才应当有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敢想、敢干,有做大事的胆量、容人的度量,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中国“FAST天眼”建设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FAST”支承索网安装技术支撑者、东大教授郭正兴为首的团队,承担了“天眼”反射面支承结构索网施工阶段的技术支撑。FAST主动反射面的索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是一个“毫米级”的工程。郭正兴教授团队在已有的各项索网施工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反射面索网悬空组装的创新方法,为FAST顺利建造打开了通道。“在这样的山沟里建造,没有情怀是不行。东大‘止于至善’的精神,是我们坚强后盾!” 郭正兴感慨,自己亲身经历了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南站、南京禄口机场二期、江苏大剧院,以及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四桥等重大工程,希望东大人坚持踏踏实实做科研的精神,进一步为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做贡献。

“坚决完成南极科考任务,为祖国献礼!”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魏海坤教授,现场带领即将参加中国第 36 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队员郑重宣誓。海拔2600多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的泰山站,是中国位于南极大陆腹地的科考站。因为环境恶劣,只能由设备代替人常年工作。东南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极地无人值守电源,真正让核心地带的南极科考,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据了解,这也是东大人第三次踏上南极这片极寒之地,运用 无人值守电源 ,保障南极科考任务的顺利进行。

此外,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最初设计者钟训正院士、曾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的倪光南院士空警2000预警指挥机总设计师陆军院士、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副总工程师、长征五号首飞“01”号指挥员、东大校友胡旭东、知乎CEO、东大校友周源等东大人也用自己的奋斗故事,阐释了朴实钻研、奋斗终生的科研精神。精彩的讲述赢得了现场学生的热烈掌声。“任重道远,我要好好学习!”“我爱祖国,爱东大!”“印象深刻的思政课!院士好帅。”等实时“上墙”评论刷屏点赞。

来源:江苏科技报 记者:孟婧



2019-9-30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