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东大学子与雨花英烈程履绎之子清明共缅传承精神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8-04-08浏览次数:333

4月5日,清明节。东南大学共青团综合陈列馆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参观者,校友程履绎烈士之子程常青。在东大至善讲解团的带领下,回顾了东南大学的历史传统,认真、仔细地研读展板上的烈士故事,并在父亲那一页前站了很久。

东南大学共青团综合陈列馆


“上午在雨花台参加烈属公祭仪式,下午来到我父亲的母校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来看看。”程常青说,“父亲思想最重要的转变还是在国立中央大学里面形成的。中大当时有非常好的革命的氛围、革命的思想的熏陶。”

烈属公祭


1922年9月3日出生在湖北武汉的程履绎,从小喜欢读书,天资聪颖,1943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因经济困难而休学一年,后重入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程履绎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内心渴望和平、民主。1949年3月,程履绎的家乡应城解放,他为此欢呼,对祖国的前景充满了希望,积极地投身于学校的各项爱国活动。

程履绎旧照


“虽然他曾是一个非常稳重的人,但是在选择参加这种革命运动上,却是毫不犹豫的。这是因为他对我们国家、对民族有着深沉的信念与爱。”程常青说,“我父亲那会就说,‘虽然我的家庭出身不错,虽然我有很光明的前途,但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处做出来的选择,却可以是向着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而前进的。’”

程履绎身穿学士服


1949年4月1日下午,程履绎同和平请愿的学生刚回到学校,突然,剧专、政大同学被打的凶讯传来。程履绎和几百名同学毫不犹豫地冲出学校,赶去救援。为了更有效地解救同伴,中大地下党组织把队伍引导到总统府,向李宗仁请愿,要求“禁止暴行,严惩凶手”。这时,总统府前军警剧增,气氛紧张。

各界群众围拢于南京街头,听学生们解释“争生存、要真和平”的意义


各校学生游行时围拢到总统府前的历史照片


学生队伍呈扇形展开,围坐在总统府前,几名代表进去交涉,只有“侍卫长”出面搪塞。下午4点多钟,几辆卡车满载着手持凶器的军官收容总队的暴徒,杀气腾腾地开来了,这些杀红了眼的刽子手,大叫着“打小八路”,挥舞着棍棒扑向学生,程履绎和同学避之不及,急中生智,向总统府里面冲去,人多力量大,一下了冲破了军警组成的几道人墙,进入总统府大院。可是,总统府的前厅军警密集,架着机关枪,不让学生进入。

同学们腹背受敌,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惨遭毒打,血流府院。程履绎愤怒地向暴徒高呼“停止暴行!”然而,暴徒们对他的正义呼声,却报以拳击棒打。他的近视眼镜被打掉了,眼前一片模糊,只知道自己在被打,同学们在流血。隐约间他看到几个暴徒在围攻一些女生,便忍着身上的疼痛猛冲上去,拼命掩护女同学。凶狠的敌人又将他围住,用铁器猛击他的后脑、右臂。程履绎摇摇晃晃地倒了下去,稍有喘息,他本能地用手护住头部。凶残的暴徒又以木棒劈头盖脸地打来,致使他右臂折断,头骨破碎,气息奄奄。

事后同学们将程履绎急送鼓楼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于次日下午6时22分牺牲,时年28岁。1949年四一运动牺牲后,被安葬于雨花台知名烈士墓区,牺牲日期距离新中国成立最近的几名烈士之一。父亲牺牲时,烈士儿子程常青仅仅一岁。

游行时,学生组织的漫画宣传队


“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小时候,我的母亲经常会说,要是我的父亲还在的话,我的生活可能完全不一样。每每听到这里,我就会感到非常遗憾。但是,我后来转念一想,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们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了。革命需要流血,需要牺牲,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换不来我们现在的新生活,所以我现在对我能有这样的父亲感到很荣幸,很光荣。也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大好时光。”程常青说。

介绍程履绎


陪同程老前来的,还有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程履绎传》作者胡卓然。“烈士们在国家存亡之际、在民族危难关头,以各自的方式燃烧了自己的赤子之心与生命,把历史定格在令人敬畏的瞬间。他们是人民的英雄。”

胡卓然将他多年研究的成果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他的著作《程履绎传》叙述了程履绎烈士的成长经历和革命事迹,他期望通过这本书可以让今天的年轻人走进当年革命年代的岁月,了解像烈士这样的大学生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为革命献身的道路的,从而激励新时代青年们坚定理想信念,继承烈士遗志,书写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青春篇章。

介绍程履绎


“我们特别在清明节这天举办活动,一方面是带着同学们一起回溯奋斗历程,追思校史上的英雄事迹,缅怀先烈功勋,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与深深缅怀;一方面希望用烈士精神来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以更大的格局观来对待未来。”校团委宣传部部长叶菁说。

据了解,东南大学共青团陈列馆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完整介绍共青团历史与成就的纪念馆,这里展出了东大共青团历史甚至是全国共青团历史上的诸多珍贵资料,搜集了30余名在党和国家峥嵘岁月中奉献出生命的东大革命英烈。

百年学府,峥嵘岁月,东南大学悠久的革命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如程履绎般的共产党人、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他们满怀救国理想,积极传播革命真理,使东大所在的这片土地成为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诞生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革命的摇篮,使东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他们是我们东大宝贵的精神遗富,永远留存在所有东大人的心中。”东大至善讲解团团长周横一说,“我虽然是个理工科学生,但每当聆听红色故事感悟英烈精神,由衷的敬意。我很喜欢来到这个陈列馆向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老师、嘉宾们讲解,这是一份责任。”(邬楠)



2018-4-8【凤凰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