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大寒》:拍出从最寒冷中走过的温暖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7-12-13浏览次数:312

电影《大寒》海报。


 2015年11月12日,在山西省盂县西烟镇西村,对日“慰安妇”索赔诉讼案山西最后一位“慰安妇”受害者张先兔,在家中去世,享年89岁。一句道歉,张先兔等了70多年。但直至临终也没有等到,抱憾离世。阳泉广播电视台以此为题材创作了电影《大寒》,12月12日,该片在东南大学点映。

《大寒》导演张跃平说,拍摄这样一个题材的电影,最初的想法源于十多年前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关于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人、山西盂县西潘乡羊泉村小学老师——张双兵。他20多年走访调查日军侵华战争期间遭受日军暴力性侵受害的幸存老人,并带领受害老人到日本打官司,实名诉讼日本政府,要求公开谢罪和赔偿。“张双兵老师带给我很多感动,他这么多年坚持做这件事让我深深敬畏。这种敬畏让我冲动,萌发着让我用电影的方式来去表明我们的态度。”

片名定为《大寒》,但并不是想把这部电影拍得寒冷,而是要拍成一部最温暖的电影,“但这个温暖,必须是从最寒冷中走过的温暖,这个温暖,是善良,是人性的修复。”张跃平说。

《大寒》以纪实加剧情的方式展开,又带着散文特质。影片的开始是“慰安妇”张先兔(89岁)出殡现场。影片的结尾“慰安妇”曹黑毛(96岁)的心声:“……官司赢不赢吧,都死了,娃子们,你们以后可得把咱家的门看好了,再不能让人家说踢开就踢开,说进来就进来……”

张双兵在影片中是以本色特别出演。在张跃平看来,张双兵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和感受不是演员所能演绎的,“我需要是真实、是生动,这么多年,他凭着良心为受害老人讨回的尊严和名声的心路非同一般,不是表演能够再现的真实和生动。还有重要的一点,无论是今天还是以后,我们都应该记住我们中间曾有过这样一个人,做过这样一件事。”


2017-12-13【南京日报】第T09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