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南京11月23日电(记者吴楠)11月22日,发现与规训——2017建筑教育国际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数十所高校的100余位学者,围绕当代建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深入研讨。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提出,建筑教育的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注重工地现场实践或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建筑教育的受教育者要有健全的人格,要具备生态伦理、职业操守意识。在此意义上,博雅教育和知识的“宽度”非常重要。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迪特玛·艾柏利表示,建筑教育要有所聚焦。要从文化层面理解不同建筑实体之间的差别,并能够进行整合。建筑教育不仅要进行技能培养,更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态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人文学科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人文学科能够让建筑系的学生在学习科学规训之外,更多地接触到人文历史。他希望,在建筑教育中,建筑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
“建筑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多样的,我们应当培养多种人才,既包括技术、艺术或理念上的引领者,也包括建筑专业发展的实践者、传播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认为,建筑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创新;要能够在师生的有效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活力,教学相长;在创新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形成创新。
2017-11-24【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