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9月1日,东南大学迎来了来自33个民族的3968名本科新生。与往年相比,2017年东南大学不仅首次在江苏省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录取100人,还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326人,占总人数的8.2%,此外今年东南大学还录取了农村学生997人,占总人数的25.13%,学生招生类型更加丰富。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家茂
据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家茂介绍,在东南大学2017年录取的本科新生中,贫困生人数比例接近20%,为了让贫困生更好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东南大学不仅开设了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办理入学手续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咨询的“绿色通道”,为他们解决物质方面的后顾之忧,更是“全‘线’推进”金钥匙计划,在线上线下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帮扶、兴趣培养、技能培训等精神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2017新生爱心礼品
9月1日,在绿色通道的现场摆满了东南大学精心准备的“2017新生爱心礼品”,其中包含洗漱包、军训服、公寓化用品等生活用品,以及书包、优盘、文具等学习用品,现场人头攒动,有数据显示,共为243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现场办理了入学手续,缓缴学费和住宿费,缓缴金额达到165万元。
为帮助学生解决入学后的实际困难,东南大学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心声投保了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医保,为其大学生活提供医疗保障,还专门设立了“新生圆梦助学金”,通过调查,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给予精准资助。在活动现场,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亲手将1000元至3000元的新生圆梦助学金发放给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亲手将1000元至3000元的新生圆梦助学金发放给学生
物质方面的保障是学生大学生活的基础,但精神层面的帮助对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自2016年以来,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全面发展,东南大学权利打造资助育人平台——金钥匙计划,通过学业辅导、心理帮扶、就业指导、法律咨询、文化熏陶、兴趣培养、技术培训术、创新实践等方面实现家庭困难学生能力的拓展和提升。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间,金钥匙计划共开课16次,累计上课人次达515人。
金钥匙新生课程预选
2017年,“金钥匙计划”更进一步,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开课前的所有事项均在线上完成,课程信息均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学生通过手机报名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课程费用均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担。据郑家茂介绍,“目前上学年已开设了街舞、吉他、口琴等兴趣班,Photoshop、Office、Matlab、视频等软件培训班,以及英语口语辅导班,各类高雅艺术活动欣赏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五理”课堂+讲座+研讨,郭秉文文科实验班首开班
谈到东南大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实最早推行“通识教育”的,就是东南大学的首任校长、中国现代大学之父——郭秉文。通识教育在东大一直延续至今,2017年6月,在东南大学115周年校庆之际,东南大学宣布开办郭秉文文科实验班,并于今年开始招生,这也是东南大学文科首次实行大类招生精英培养。9月1日,首届郭秉文文科实验班迎来了首批261位新生。
东南大学迎新活动
据东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珏介绍,首届郭秉文文科实验班共招收了来自21个省市地区、12个名族的261名新生。其中,187名同学通过普通高招、20名同学通过学校综合评价测试、16名同学通过国家专项、15名同学通过内地高中班、7名同学通过预科班、2名同学通过港澳台联招、1名同学通过高水平艺术团考入东南大学首届郭秉文文科实验班。
在执掌南高——东大时期,郭秉文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并借鉴美国大学教育制度,主张民主、开放办学,倡导“三育并举”,力求“四个平衡”,大刀阔斧地进行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招揽名师,培育诚朴、勤奋、求实的校风,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大声誉鹊起,并与北大遥相呼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上的两大支柱”。
据悉,东南大学郭秉文文科试验班以“秉文”为教育理念,以“达理”为核心战略,以“成己成物”为终极目标,采用“五理+三门研讨课+秉文讲堂+特色研讨”的培养模式。“其中,‘五理’课程按照知识体系和人格建构规律,在一年级依次为学生开设心理、法理、伦理、艺理、哲理,专业覆盖哲、文、管、政、经、法等学科。”王珏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则是采用了‘课堂+讲座+研讨’的模式,261位学生被分成9个班进行研讨式教学,三个学院都会开设自己精品研讨课。”王珏表示,每门课程必须请至少1位大师级专家为学生开设“秉文大讲堂”。同时,为完善郭秉文文科实验班学生的知识结构,东南大学还在大讲堂中另外加入“物理”和“管理”两场讲座。“秉文大讲堂每年将面向郭秉文文科实验班的学生开设7场讲座,面向全校开设12场人文大讲堂,在整个东南大学形成高端并且浓郁的人文氛围和教育资源。”
东南大学迎新活动
郭秉文文科实验班是东南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师资方面,东南大学采用了“1+2”模式,即一位讲席教授+1位教授/副教授(课程负责人)+1位副教授/讲师(教学助理),以在保证课程授课的顶尖水准的同时,形成梯队,培养后续力量。
“讲席教授面向全球招聘,一次作为人才引进和扩大学校影响力的一个契机。”据王珏介绍,讲席教授必须是长江学者或与之相当的学者担任,如果讲席教授为本校在岗学者,授课团队可配备以为副教授和讲师,否则配备以为教授和副教授。
“上半学年,我们邀请了东南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长江学者樊和平教授进行伦理课程的教授;前亚洲心理学会会长、台湾心理学系创始人黄光国先生将为首批郭秉文文科实验班的学生开设心理课程;而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朱苏力先生将进行法理课程的教授。在明年,我们还将邀请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担任哲理课程的讲席教授。”王珏说。
在经过学习一年后,郭秉文文科实验班的学生将根据自身对学科的理解、兴趣,再确定自己的专业与学术志向。专业分流后,学生将被选入荣誉班,学校采用学籍荣誉,进行动态管理。获得荣誉学籍的学生或将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机会。
少年班回归,吴健雄学院为“小不点”开“小灶”
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三所有资格进行少年班招生的大学。2017年,东南大学招收了10名16岁以下的学生,其中最小的学生仅有14岁。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东南大学为这十名“小不点”开起了“小灶”,在短学期3-4周的时间里进行了“学前班”的培训。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宿舍
据悉,往年的少年生都随着正常培养方案进行大学生活的学习,并没有进行特殊化的对待,在2017年,为了为具有发展潜质的少年省提供更加适合其成长发展的宽口径、个性化培养环境,使其更好适应大学学习,东南大学开始对少年省培养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
“少年生按专业录取,但第一年委托在吴健雄学院、按专门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单独集中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安排则综合考虑少年生的学习特点和后续专业学习的有效衔接,第二年回归其所属专业院系、按专业培养方案继续培养。”吴健雄学院副院长况迎辉说。(华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