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8月11日宣布高规格启动铁北改造,这意味着南京最大规模的老城更新全面启动。此前,南京玄武区和栖霞区已启动各自的铁北片区改造。除南京大铁北,包括苏州姑苏区、无锡梁溪区在内,省内多地成熟城区进入大规模老城更新改造。
人往哪去、钱从哪来,什么将被摒弃、什么又能被留下?对于这些热点问题,新一轮老城更新如何回答备受关注。摒弃房地产导向,坚持发展为人,重视产城融合,南京铁北更新点“铁”成“金”值得期待。
省城“塌陷地”将变身“黄金地”
在南京主城北部,从长江大桥南堡到沪宁铁路沿线以北,被南京人称为铁北地区,这片由幕府山、长江、沪宁城际铁路围合的区域,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横跨鼓楼、玄武和栖霞三区,居住人口约40万,是南京主城唯一未完成城市现代化改造的大规模人口密集居住区。
这里工厂众多,曾集中50多家化工企业;城中村密布,有沈阳村、伍佰村等20多个大型城中村;违建普遍,三个区各有几十万甚至一两百万平方米的违章搭建。
家住迈皋桥的沈玉华,在城北工作生活30多年。她说,城北人打招呼,问“去哪”,答“进城”。她所在小区离南京主城的核心——新街口不到10公里。在南京人眼中,城北好比是塌陷的城市。
参与铁北改造规划编制的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赵薇认为,城北坐拥火车站、玄武湖、紫金山、幕府山和长江,山水城林风貌突出,是都市极为难得的稀缺资源。未来随着地铁6号线、9号线的进入,铁北交通可达性提高,更为关键的是,南京出台专门政策,允许铁北工业用地改变用地性质,铁北更新优势叠加,动力十足。
铁北的价值正在被市场认可。就在上个月,铁北燕子矶G29商办住混合用地经过377轮竞价,耗时3个多小时,最后以72亿元成交,高于起拍价25亿元。
南京市玄武区区委书记徐曙海认为,南京铁北寸土寸金,其价值远未得到体现,铁北改造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而是要定位于打造特大城市产城融合的典范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城市升级紧扣人的宜居
在城市改造中,很多城市提档升级变靓了,但改造过的片区跟原先在这里居住的市民却没了关系,他们搬到远离城中心的安置片区。推倒重来、腾地换人,这样的做法加上城市改造后的房价跃升,往往导致改造过的城市“容”不下原住居民。
城市形象、政府财政、资本利益与原住居民利益,如何兼顾平衡,是老城改造必须直面的问题。在铁北,织补更新已取代拆迁成为改造的主流。
沈玉华形容自己所住的南塑新村曾像“贫民窟”——出门要在垃圾污水中找落脚地,一楼全是违建,有的一个院落租给好几个外来家庭。前年小区拆违出新后,变得干净整洁。“我现在就喜欢告诉别人‘家住迈皋桥’,很多人晓得城北变化大。”她说。
栖霞区区委书记邢正军介绍,这几年区里投入数十亿元,用于迈皋桥地区的功能修补和环境整理,迈皋桥老旧小区全部完成出新,乱、脏、挤的迈皋桥地区发生颠覆性变化。
从大规模拆迁到全面出新,政府不再光盘算着眼前的经济账。鼓楼区提出,鼓楼铁北片区的113个老旧小区都要出新改造,惠及居民6万户。而栖霞、玄武两区,同样将宜居摆在铁北更新的首要位置。宜居,不仅是为吸引高端人才,同样为服务现有居民。
以赵薇的职业判断和生活经验,她认为老城的吸引力很大程度源自其生活便利。对很多人来说,家门口包子店的意义远胜于周边的地标建筑。她介绍,铁北红山片区将延续并彰显原有的小街区密路网肌理,充分考虑街边商业店铺以及各个层级社区服务设施的配设。
城市生态和城市功能决定城市宜居度。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小卉认为,以往老城改造更多着眼于土地再开发,此轮老城更新聚焦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恰逢国家提出“双修”(生态修补和城市修复),南京铁北更新,若做得好,能成为“双修”典范。
培育高端产业不恋快钱
……
本报记者 颜 芳
2017-08-23 新华日报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