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婧)猪笼草大家都见过,科学家们受到猪笼草内壁超滑属性启发,在生物医学应用上取得了新突破。日前,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在微流控芯片液滴操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开发了电热调控表面浸润性的形状记忆多孔薄膜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微流控芯片液滴操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科学》杂志的子刊《科学进展》上。
据了解,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特殊的表面浸润性的材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研究热点。自然界中就有许多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化出了具有特殊浸润性的表面。受自然界的启发,科学家研制出许多具有特殊表面浸润性的材料,如亲水、疏水、亲油表面材料。其中,猪笼草植物由于其特殊的微结构及近乎完美的表面超滑属性,近年来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专注。
猪笼草的瓶状捕虫笼内壁具有多孔的微结构并填充有润滑液,正是利用内壁的这种超滑属性,猪笼草可以阻止滑落进笼内的昆虫逃脱。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受此启发,构建了电热调控表面浸润性的形状记忆多孔薄膜材料。据了解,这一设计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快速响应性以及简单但持久的调控性。通过程序性的施加电场,可以改变薄膜的多孔结构,调节表面浸润性,进而实现对表面液滴滑动路径的操控,从而达到微孔板精准加样的目的。该技术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在生物医学领域微孔板加样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