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海内外嘉宾“回乡”诉乡情说发展 江宁“最强朋友圈”凝聚强大合力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7-05-24浏览次数:445

   昨日,数十位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的嘉宾参观了江宁黄龙岘和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江宁人、江宁情、江宁缘…… 他们是影响甚远的社会精英,叱咤风云的商界领袖;他们是人气爆棚的学术大咖,青出于蓝的青年才俊。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业;一个共同的地方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江宁。昨日,南京江宁区邀请了数十位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的江宁籍、在江宁工作和投资兴业或跟江宁有项目、有意向、有兴趣的重要嘉宾参会,参观江宁黄龙岘和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让嘉宾们深度了解江宁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为江宁发展建言献策,壮大了江宁的 “朋友圈”。通讯员 金传春 严帅 钱然 交汇点 南京晨报记者 成岗 胡亮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夏铸九: 台大老校长叮嘱 要回南京看看“六朝松”

   在江苏发展大会江宁行考察中,有一位嘉宾一直拿着相机四 处拍照,他就是江苏发展大会受邀嘉宾、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 所名誉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夏铸九。昨天,记者在江 宁见到夏铸九时,他正拿着手机在园区拍景色,嘴中还称“这里的 景色太美了,和台湾差不多” 。 夏铸九告诉记者,他今年已70岁,出生在南京,但两岁时离开 南京去了台湾,直到四年前接到南京大学的邀请回来讲课,才第一 次回到南京。虽然离开的时候没有什么印象,但回来看到的南京 和之前听到的南京还是不一样。 现在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拍照,拍南京的景色,拍南京的大街 小巷和院落。现在经济发展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高楼平 地起,但南京是一座特别有韵味的城市,和别的城市还是不太一 样,有自己的特点。 他还认为,城市建筑的主角是人,以人为本是非常重要的提 法,城市主体是市民,要认识市民真实的需要。而建筑和城市就像 一个身体一样,气脉贯通,才能营造出宜居城市。 夏铸九还笑称,现在打算在南京买个房间,因为买不起房子, 只能买个房间,留下来好好教授课程,对江苏和南京的建设还有很 多想讲的,已写了很多材料,也希望有更多的学子看到。 “第一次回到南京开会时,我在台湾大学的老校长,也是老院 长就告诉我,回到南京一定要帮他看一看 ‘六朝松’”。夏铸九告诉 记者,他的老校长祖籍就是江苏宜兴,对江苏的感情很深,可惜老 校长在前年去世了。 夏铸九称,东南大学在江宁有九龙湖校区。此外,他这次来江 宁,主要是对江宁特别感兴趣,江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 越条件,只要好好地发展,未来潜力很大。他会写一份报告,建议 将江宁建设成航空城,把这份报告寄给省有关部门。

  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 适合高科技专家人才 在这里搞研究、搞创新

“引进一个院士,壮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 已经成为江宁人才 开发的重要特色。江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崛起。智能电网产业 集聚国内外一批行业巨头,未来网络产业全国率先 “起跑” , 生命科学企 业研发的全球首个艾滋病长效药即将投入市场, 3D 打印研究院里数小 时就能打印出一个真实的 “你”……在江宁蓬勃发展的这些领跑全国乃 至全球的新兴产业背后,都有一位院士引领。这一变化,让中国科学院 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房建成看在眼里、赞在心里。 “我非常看好江宁未来网络、通信产业,因为我认识的不少院士、 教授都在江宁发展,中科院的、东南大学的、南航的都有。”房建成院 士199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获博士学位。作为 东南大学的优秀学子,房院士这次是第一次来到江宁。 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读书,房建成表示,当时江宁还是 农村,没想到江宁现在的发展这么快、江宁的环境这么美,尤其是看 了江宁的规划馆,他更是对江宁的 “宜居”产生浓厚兴趣。 “江宁生活环境非常好、有山有水,非常宜居、适合高科技专家人 才在这里搞研究、搞创新,但这里不太适合做生产、做简单的工业,不 要破坏青山绿水,不要破坏环境和资源。”走在青山绿水间,房院士告 诉记者,他走过国内很多城市,像江宁这样山水资源、产业规模并存 的地区还并不多见,浙江杭州以及一些特色小镇有这样的规模。房 院士感叹,他主要做的是精密仪器,他发现江宁目前这方面产业还没 有,希望未来能够在江宁有所发展。  

  

2017-05-22【中国江苏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