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东南大学建校115周年,也是其前身——国立中央大学西迁80周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救亡图存,保护传承中国文化命脉,当时中国最高学府中央大学的师生们在炮火中从南京四牌楼2号出发,西迁重庆,成为全国所有大学在内迁中最迅速、最完整的学校,谱写了文化抗战、教育抗战的壮歌。5月12日,以“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为主题的“纪念中央大学西迁80周年”活动出征仪式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摄/郑欢)
5月15日下午,东南大学以“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为主题的“纪念中央大学西迁80周年”的团队来到了行程的第六站——宜昌。在宜昌,东南大学重走西迁路团队来到了三峡大坝参观,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伟院士和缪昌文院士均参与其中。孙伟院士建立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基础理论,为粉煤灰在三峡大坝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科学支撑。缪昌文院士科学应用外加剂使长江三峡三期工程大坝实现了无裂缝,打破了“无坝不裂”的历史,创造了世界建坝史的奇迹。图为东南大学重走西迁路团队在参观三峡工程的整体仿真模型。(摄/王剑)
1938年11月上旬,王酉亭率领的“动物大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湖北宜昌,此时正值宜昌大撤退的关键时刻,随着战事吃紧,很多的人与货物迫在眉睫地等待着运走,船运面临着僧多粥少的严重局面。幸运的是,时任交通部次长、爱国实业家、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得知王酉亭的情况后鼎力相助。15日东南大学重走西迁路团队在“宜昌大撤退纪念碑”旁取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哀思。图为东南大学重走西迁路团队在宜昌大撤退纪念碑旁的宜昌夷陵长江大桥下取土。(摄/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