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9 【凤凰网】
12月28日,东南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在九龙湖校区举办。
据了解,本届展示会共展示包括2016年已经结题验收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教师科研的SRTP项目、校级SRTP项目,以及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作品453件,其中实物78件。在今年互联网+和创青春大赛中,东南大学成绩傲人,本次展示会还专门开辟创业项目专区展出赛事中获奖项目。
“举办此次展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在全校营造创新的氛围。”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孙伟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今年全年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是希望新生能够看到学长学姐的创新思维、启发他们,让创新精神得到传承。
此外,展会还特邀同济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兄弟院校共同参加,他们带来了27件优秀作品。展会期间,同学们现场投票评选出了“我最喜爱的20件作品”。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对未来教育非常重要。东南大学也一直非常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孙伟峰说,“在我们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十分注重创新的实践。同学也是放弃了许多课余时间,做更多的创新的活动。”
东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孙伟峰表示,展示会规模能够一年比一年大的原因,除了学校每年下拨的几千万经费的配套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东大历经十年精心打造的完整培养体系。“我们的培养体系要求每一名学生在4年的大学生涯中,通过各类竞赛,写论文、申请专利等6种不同途径,获取大学生课外研学活动的2个学分。这样既使得整个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也让每一名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据孙伟峰介绍,2016年,东南大学设立各级SRTP立项1620项,其中,国家级149项(增加18%)。参与学生接近7000人次。同时,东南大学参加或举办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项目107项,参与学生超过20000人次,获奖学生达到6654人次,相对去年获奖人数提高了13%。其中获国际奖项178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063人次,相比去年分别提高了15%和11%,高水平竞赛和项目数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
“通过机器人组成一个中国传统乐队,这是我们的目标。”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徐希庆在接受采访时,不断演示自己精心打造的二胡机器人。“我们发现在此前的创新大赛中有机器人弹钢琴的创意,但运用中国传统乐器的机器人却是一片空白。我们团队三个人在组队后,正好有队友会拉二胡,就选择了二胡机器人。”
从设计到组装完成,徐希庆和他的团队共耗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据徐希庆介绍,经过改良,他们制作的机器人能够模仿人完整的动作。“右手控弓,左手拉弦,机器人完全可以做到。目前已经可以拉四首曲子。”
“我们以前做过在地面运动的机器人,如今想换个思路,所以现在就做了这个水下机器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大三学生刘兴成表示,经过一个寒假的准备,我们将自己的作品从1.0逐渐升级到了2.5版本,预计在未来的3.0版本中,还将配套遥控的装置。”
在这个仅有4个人的团队里,杨兴成一人就负责了整个机器人的机械设计和嵌入式设置。“作为一个纯粹的爱好,我们至今还没有参加比赛。”
据杨兴成介绍,他们的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通过动力下潜,取代压水舱进水排。其次通过电力线通信载波,使在水中的信息传播更加方便,甚至可以传视频。
2015年,由一群东大学生共同建立的海德逻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个由谢力博士带领的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在内的多个大奖。旗下自主研发的频谱仪也投入量产,未来大有可为。
“我们在大学期间的各种项目中常常需要用到频谱仪,发现该技术常年被国外垄断,且价格颇高。经过长期的调研,我们就决定将频谱仪作为我们的主攻项目。”海德逻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同时也是东南大学博士三年级学生的杨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频谱仪作为专用仪表,有着固定且较大的市场,我们通过引进创新技术,运用混合接收、融入虚拟仪器的概念,制作了具有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产品。”
据杨亮介绍,海德逻捷所制造的频谱仪相较于国外产品有更高的性价比。“因为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做法,运用了创新技术,也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我们的产品更加有竞争力。”
“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们全年共生产100多台频谱仪,市场反映也十分热烈。未来计划将加大量产,并研发更多优秀的新产品。”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和学校新一轮综合改革的引领,东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面铺开。东南大学作为副组长单位,第一批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成果斐然,形成了符合东南大学实际且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