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报】东大参与发现 宇宙“暗物质”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次数:162

2016-12-10 【南京晨报】第A06版


    宇宙周期表上原子的能量分布,与现有的宇宙线理论不符合。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一直致力于寻找暗物质的研究。探测到少量疑似反氦物质、可以精确算出宇宙线的寿命、发现质子内有新的物理机制……昨天,在欧洲核子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丁肇中总结了5年来AMS实验的主要科学成果,参与研究的东南大学被授权对此成果进行发布和解读。


    据介绍,暗物质是一种宇宙中广泛存在的不可见物质。它与电磁力不发生作用,换句话说,不吸收、不反射光,本身也不发光。通过引力效应,科学家估计宇宙的27%是由暗物质组成,是所有可见星球、星系总和质量的5倍多。


    丁肇中一直致力于寻找暗物质,带领16个国家、600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团队研究包括暗物质和反物质在内的前沿宇宙问题。1994年至今,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从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传回的数据,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东南大学参与AMS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总负责人,计算机学院院长罗军舟教授介绍,他们将探测器每探测到1次粒子就称之为一次“宇宙线事件”,5年来,由东南大学参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在国际空间站上,收集到超过900亿个宇宙线事件,其中能够明确分辨的包括3亿个质子事件,1650万电子事件,108万正电子事件,349000个反质子事件,以及大批重核(直至铁元素)事件。


    通讯员 翟梦杰 记者 王晶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