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 摄
昨天,东南大学迎来了2016年3900余名新生,拉开了南京高校新生报到大幕。赣榆的渔民家双胞胎兄弟齐齐考上东南大学,巧的是他们的大哥3年前也考上了东大。还有一名14岁河南女孩,以超过当地本一线90多分的成绩被录取。这些“寒门学子”不上辅导班也没有家长盯,不卑不亢凭着自强、自立考上名校,引来无数点赞。
通讯员 翟梦杰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双胞胎兄弟齐上东大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碰到了来自赣榆高级中学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如图)。哥哥姜文杰今年考了394分,弟弟姜文玉考了392分,分别被东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录取。
姜家兄弟来自渔民之家,父亲在渔船上打工,月收入有4000元,母亲身患疾病不能干活。家里一共4个孩子,双胞胎兄弟的哥哥姜浩文也在东南大学读书,大姐姐毕业于淮安信息学院刚刚参加工作。
暑假里,东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对他们进行了家访,给兄弟俩准备了行李箱和文具,并每个人先发了500元临时生活补助。姜文玉说,虽然父母没读过什么书,但一直教育他们做诚实守信的人。
目前,姜文杰和姜文玉都申请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14岁女生没上辅导班
今年东南大学录取的23位少年生均出生于2001年,分布在全校8个学院,年龄最小的是来自河南的女生贾谊(如图),她2001年12月20日出生。这个未满15周岁的小姑娘,一周前已经来到学校参加少年生夏令营。
贾谊出生在河南漯河,爸爸是乡村教师,妈妈在家务农。和不少城里的孩子不同,贾谊从来没上过辅导班,“就是上课认真听,仔细记笔记,多整理错题集。”
这次到南京上大学,妈妈给了贾谊1000元生活费,学费则靠贷款,“我高中就开始住校了,对集体生活很熟悉。开学后争取勤工助学的岗位,减轻家里的负担。”
她拿到了2000元“圆梦金”
父亲离家多年,母亲外出打工,她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上中学时每次家长会都无人参加,填报高考志愿也是翻资料自己填……
在这种几乎没人管的环境中,来自山西乡村的小姑娘曾克鑫(如图)凭着自己的努力,敲开了东南大学的大门。
曾克鑫来自于山西运城中学,她的学费和生活来源基本上都靠爷爷一亩三分地的微薄收入和农村低保户的补贴。
通过贷款解决学费后,曾克鑫在暑假期间给人辅导功课,一个月挣了800元用作生活费。进大学后,她还拿到了东大发放的2000元圆梦基金,这学期的生活费也有了着落。
社交礼仪、心理辅导……
东大推贫困生
“金钥匙计划”
东南大学副书记、副校长郑家茂介绍说,今年东南大学农村学生1093人,占总人数的27.65%,东大在国内高校中开创了新的“家庭—当地资助管理中心—高校”三方精准资助模式,还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500到1000元路费补助。入学后,学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推出“金钥匙计划”,设立语言、计算机软件、社交礼仪、就业指导、心理团辅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