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报】高考恢复39年三代人的记忆里“有泪有欢笑”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6-05-27浏览次数:346

2016-05-26 【东方卫报】A02



    自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如今已是第39个年头。本报采访了南京高考恢复后的“黄金三届”——1978年参加高考的王春源(化名),如今55岁的他是一名商人;采访了1990年的江苏高考第一名叶蕾,聆听她的高考记忆与人生梦想; 当然,21世纪之后的高考生故事也在这里,今年大二的仲雯,讲述了两年前她参加高考前后的点点滴滴。


  这里有三代人的“高考记忆”,我们希望通过他们对高考“酸甜苦辣咸”的回忆,让正在准备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读懂高考对于人生的意义——高考是人生的一站,却不是全部。


1978届高考生王春源同学不愿继续考被母亲追打

  如今已经是某知名银行高层


  1977年、1978年、1979年三届考生被认为是恢复高考以来的“黄金三届”。中断了10年后,高考成了真正意义上改变人生命运的独木桥。


  王春源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毕业于汤山高中。1977年,王春源上高二,“那是个夏天,班主任肖老师突然跑来跟大家说‘大家要抓紧了,要恢复高考了’,大家的机会来了。”


  然而,这一消息并没有引起全班50多个同学的兴奋,大家对于高考是什么,高考能给人生带来什么都不懂,“那时候没有什么梦想,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是回家种田。”王春源笑笑说,母亲对他说,“弄个高中文凭就很好了,回家后当个会计,又稳定又不辛苦,收入还高。”


  王春源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但差了四分与大学擦肩而过。王春源说,其实那时的题目并不难,只要稍微重视起来,会有好成绩的。不过,他也坦言,由于当时录取率低,很多人也就没有想着去挤那个独木桥。


  如家人所愿,王春源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当地效益很好的水晶厂,担任电控的工作,“要想进那个厂也很难,找人也进不了的,就凭高中文凭才行。”说起三年的水晶厂工作,王春源还很自豪,当时很多企业都非常缺人才,“就连我这个高中生都很吃香,你别说大学生了。”


  现在想想,当年吃了那个苦的同学,就应该得到这样的回报,“当时一位女同学叫金珠,同时也是邻居。”王春源回忆说,第一次高考没考上大学,她母亲让她继续考,可她不想考了,只想出来工作,可是她母亲坚持,甚至追着她围着村子打,就是这样被打出来的大学生,如今在南京某知名银行做高管。


1990届高考生叶蕾


  1990年的高考,南京考生叶蕾考出了总分533分的好成绩,成为当年江苏省的高考第一名。


  26年以后,45岁的叶蕾回忆起当年高考的情景,一些细节还依然历历在目。“我高考前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每晚待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复习。”叶蕾说,高中时她就读于南京三中,家和学校只有一墙之隔,高考前那段时间,因为邻居电视太吵,不得不换个复习地点,晚上9点以后,父亲再接自己回家。“办公室的楼道里,会哗啦啦突然飞出来好多蝙蝠,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仍然感觉精神抖擞,回家以后继续看第二场书。”


  叶蕾说,时隔多年,高中同学聚会时,依然会聊起当年学习的话题,很多同学都说感觉叶蕾当年学得很轻松。“其实吧,感觉还是比较辛苦的,但尚在承受范围内。”


  那一年高考还没改到6月份,而是在7月的7日、8日、9日进行,当时南京天气正热。叶蕾说,纵然考场里放了大冰块降温,但酷暑依旧难耐,成为所有考生的共同记忆。“汗水就滴在考卷上,我当时还颇有感慨,多么像农夫俯首耕种。”叶蕾说,人人都在汗流浃背,考完最后一门,校门口和今天高考时一样,聚满了迎接的家长,慰问品还包括绿豆汤,可见天气有多么热。


  那一年高考还没有改成如今“3+2”,叶蕾他们一共要考六门课,她学的是文科,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和政治六门,总分640分。“我还记得作文题是《玫瑰与刺》,学生时代其实我每门功课都学得不错,包括数理化,但我的兴趣一直是语文,也曾在省市作文比赛中获奖,高考六门课中英语似乎是考得最好。”


  叶蕾从学校顺利毕业,先去了广告公司做文案,又到了《凤凰生活》当主编,2010年离开杂志社后,再次回到广告公司做文案。这些年,也有人听说她是当年的第一名而问她感受,在学生时代,评价的标准相对简单。她说在社会上,评价标准多元,对于第一名,也许人们觉得非得成为马云、马化腾才叫成功,“可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做有创造力的事情,沿着自己在童年时就想好的路径一路向前,也叫不失初心。”


  叶蕾说,她考上南大中文系就是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现在的她,成了作家,业余写专栏和小说,先后出版了两本书《不裁》和《无名书》,还在创作其他的作品。她说:“高考是阶段性12年的成果检验,但人生梦想的赛程,是一站又一站的。这种比赛的截止期还长着呢,它不像12年寒窗苦读,会在盛夏的某三天进行决赛。人生的梦想就是,不到最后兑现的一刻,你没法预见。”


  那一年高考还在7月份

  那一年考场靠冰块降温2014届高考生仲雯当时的苦酿成今天的甜

  人生中有拼搏才有意思


关闭